第221章为官(44)
从春入夏,好似不过是转眼间的事情。
赋都外的稻田都育上了青苗,郁郁葱葱一大片,看得甚是喜人。
这一年春天时老天毫不吝啬的降下了春雨,夏季的时候也与往常无异。
有经验的老农笑呵呵的说,今年一定会丰收。
而赋都现在风雨欲来,然而这些对于忙碌着生存的百姓来说都没有什麽感觉。
辉煌的宫殿沐浴在阳光下,朱红这麽靓丽的颜色也没给站在上书房的大臣带来一丝暖意。
从初春开始洪武帝就缠绵于病榻之上,这次忽然召集群臣觐见,三品以及三品以上的都进了宫。
苏妙时隔快一月见到洪武帝,第一眼的时候还惊了一下。
以往他是看起来面露老态些,而这一场病直接抽去了他的精气神,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得紧。原本还算威武的身体短短一月便瘦得皮包骨,整张面皮好似附着在他的骨架上,松松垮垮的堆在那。
洪武帝,不行了。
“今日,叫你们过来……”洪武帝张开泛白的嘴,声音低哑,他喘了一会儿,这才继续道:“是为了立传位诏书。”
他说完,歪过头看向站在上书房里面的人,这些人算是整个大梁的脊梁了。
“咳丶咳。”他轻咳两声,陈伴伴立马过来,给他擦了擦嘴又喂了一口水。
“杨爱卿,你来……执笔。”杨首辅神色沉重的拜下:“臣……听命。”
陈伴伴拿出一份空白的折子递给杨首辅,而後站在一旁磨墨。
“朕即位四十有六年矣,海内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咸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丶可比先圣,功更盼後人。”洪武帝闭上眼睛:“皇太子……刘醇,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丶欲传大位于……太子刘醇。诸皇子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
这一大段话洪武帝说得磕磕绊绊,说完他就费力的摆了摆手:“下去吧。”
这诏书写完之後还要给大学士定稿进呈,而後再由皇帝批阅,盖上玉玺大印,而後这就叫诏黄。
随後还要送至城楼上布告天下,礼部接诏,印刷雕版多份送至驿站,再由驿站送至各地,地方官员接诏丶宣诏。
大臣们心思各异的退下,一路上基本没有交谈,各自回府。
而上书房里面的洪武帝等大臣走了,让陈伴伴把玉玺拿出来。
每一个皇帝有七枚玉玺,其中皇帝行玺丶皇帝之玺丶皇帝信玺丶天子行玺丶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它们都由符节令丞掌管。
而最後一方玉玺,便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他伸出手,让陈伴伴将他扶起来。他伸手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玉玺。沉默了一会儿,他伸手将玉玺拿起来,伸手在光滑温润的面上摸了又摸。
“朕……以为朕能活很久。”至少,比先帝活得要久。
可惜啊,他还是没撑过去。
洪武帝笑了一下,上扬的嘴角又很快落下去。
“朕丶要去了。”洪武帝说完,又摸了摸那玉玺,将之交给陈伴伴:“放在……桌上,交由……杨首辅保管。”
“是。”陈伴伴走过来,将锦盒放在书案上。
洪武帝躺下来,歪着头,定定的看向那方玉玺。
黄浊的眼睛慢慢的失去神采,他在脑海中短暂的过度自己的一生,最後印象最深的却是站在先帝的床前看见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
不是伤心,也不是担忧,而是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即将要接过那一方传国玉玺,要接手皇权,要接手大梁江山,那会儿只有激动。
想必……太子也是一样吧。
哈哈哈哈哈……
陈伴伴站立在一旁,立于阴影处,静立不动。
良久,陈伴伴上前摸了摸洪武帝的脉搏,又探了探他的呼吸。
他慢慢的跪坐在洪武帝面前:“陛下,驾崩了!”
才走出宫门的官员们听到一声声钟响,愣然片刻,尽数转头跪拜。
苏妙跟随着跪下,现在宫内出事的只有洪武帝。
自大丧之日始,各寺丶观鸣钟三万次。
沉默着跪下,过了一会儿衆官员才起身。皇帝的丧事会交由内务府以及礼部操办,三日後大臣要携其家眷至宫内哭灵。
苏妙回去之後先去看了眼苏安氏,她这次没顾嬷嬷阻拦,直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