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军。公子嘉望着邯郸方向,泪流满面:“父王糊涂啊!听信谗言,自毁长城,赵国亡矣!但嘉绝不甘心,定要与秦国抗争到底!”
魏国凭借坚固的大梁城负隅顽抗。大梁城城墙高大厚实,易守难攻。嬴政命王贲率秦军包围大梁,久攻不下。王贲观察地形后,决定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王贲向嬴政奏报:“大王,大梁城久攻不下,臣观此地地形,可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不出数月,大梁城必破。”
嬴政思索片刻:“此计甚好,但需注意不可伤及城中百姓。若能劝降,尽量劝降。”
王贲领命而去。滔滔洪水汹涌而入,大梁城顿时成为一片泽国。三个月后,城墙崩塌,魏国于公元前年宣告灭亡。
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嬴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初战告捷,却因轻敌冒进,被楚军将领项燕大败。
李信兵败后,向嬴政请罪:“大王,臣轻敌冒进,致使秦军大败,臣罪该万死!”
嬴政面色凝重:“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起来吧。此次失败,让我们看清了楚国的实力。”
嬴政并未气馁,他亲自前往王翦家中,恳请王翦出山。
嬴政诚恳地对王翦说:“老将军,楚国势大,非将军出马不可。寡人之前用人不当,导致兵败。如今恳请老将军挂帅出征,灭楚重任,就托付给老将军了。”
王翦推辞道:“大王,臣已年迈,恐难当此重任。”
嬴政坚定地说:“老将军,大秦上下,无人比您更懂兵法,更懂楚国。若老将军不出,谁能为寡人分忧?”
王翦提出必须给他六十万大军,嬴政毫不犹豫地答应。公元前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
王翦深知楚军士气高昂,采取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策略,与楚军对峙数月。楚军求战不得,士气逐渐低落,项燕无奈之下,只得率军东撤。
项燕对部下说:“秦军坚守不出,我军粮草渐少,士气低落。如今东撤,寻找战机,再与秦军决战。”
王翦抓住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项燕自杀。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国覆灭。
北方的燕国,太子丹为挽救危局,派荆轲刺秦。荆轲带着樊於期的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咸阳宫。
在易水河畔,太子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太子丹泪流满面:“荆卿,燕国存亡,全系于卿一身,望卿保重!”
荆轲义无反顾地上车离去,头也不回。
在咸阳宫的大殿上,荆轲向嬴政献上地图。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慌乱中绕着柱子躲避。
嬴政一边躲避,一边大声呼喊:“来人啊!护驾!”
在御医夏无且的提醒下,嬴政拔出佩剑,砍伤荆轲。荆轲奋力将匕掷向嬴政,却击中铜柱。最终,荆轲被秦王侍卫斩杀。
嬴政大怒,派大军攻燕。公元前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但仍无法阻挡秦国的铁骑,燕国灭亡。
最后,齐国孤立无援。嬴政的大军压境,齐王田建在相国后胜的劝说下,不战而降。
后胜对齐王田建说:“陛下,秦国势大,天下诸侯皆已覆灭,齐国独木难支。为了齐国百姓,陛下还是投降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王田建无奈地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寡人降秦。”
公元前年,齐国覆灭。至此,历经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
统一六国后,嬴政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封“始皇帝”,希望大秦江山能千秋万代,永固于世。为了巩固统治,他建立三公九卿制。
嬴政召集大臣商议:“如今天下一统,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寡人欲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辅佐寡人处理政务,九卿分管各项具体事务,众爱卿以为如何?”
丞相王绾率先表态:“陛下圣明,此制度分工明确,必能使朝廷高效运转。”
众人纷纷附和:“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命。”
同时,嬴政毅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等官员均由中央直接任免。
李斯进谏:“陛下,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则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大秦的长治久安。”
嬴政点头赞同:“李斯所言极是,就依此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年,嬴政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他命人监制标准的度量衡器具,如标准的升、斗、秤等,并推行严格的检定制度,定期对各地的度量衡器具进行检查校准。
嬴政对负责此事的官员说:“度量衡统一,关乎天下贸易公平,关乎大秦经济展。你们务必认真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
官员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度量衡统一推行。”
与此同时,嬴政以小篆为基础统一文字。丞相李斯亲自书写小篆典范,如《仓颉篇》等,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范本。官府公文、民间书信、学术着作等,皆以小篆书写。
嬴政对李斯说:“文字统一,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天下百姓对大秦的认同感。丞相,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办好。”
李斯恭敬地说:“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边疆之外,匈奴时常侵扰北方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越地区尚未归附,局势动荡不安。嬴政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