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偷小摸,有地痞流氓,还有作威作福的官吏,自然也少不了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
不论对方有几个人,是什么身份,俩人从来不怵。
用朱樉的话来说就是:我从来不看对方的身份,反正没我身份高。
没多久他们就打出了名声,百姓见到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甚至有百姓被欺负了,还会偷偷找他们通风报信。
享受到被人赞美的乐趣,朱樉和常升就更积极了。
慢慢的开始有好事少年加入他们,这其中以勋贵子弟居多。
他们队伍逐渐扩大,每次出门都是前呼后拥。
然后马钰就不出意料的发现,勋贵们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和善。
大路上遇到了,都会停下来非常友好的打招呼。
隔三岔五就会有认识不认识的勋贵,给他送点猎物打牙祭,或者送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他没有和之前那样拒绝,而是全部收下。
如此,勋贵们就更高兴了。
事实上,这也是他和常升交好,后续又结交勋贵子弟的原因之一。
这个世界就是圈子套圈子,想融入进去必须要加入圈子。
想做事情,也必须要借用圈子的力量。
明初哪个圈子实力最强?毫无疑问勋贵集团。
他又是马皇后的从侄,那必须要将这个身份利用好。
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好用。
当他和这些二代们玩到一起之后,勋贵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了。
说的直白点,认可了他的身份。
你就是皇后娘娘的从侄,我们认了。
但他这么做也毫不意外的得罪了浙东集团,甚至很多南方系的官吏,都开始看他不顺眼。
对此他早有准备,并未太过放在心上。
不过他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很清楚,拉着二皇子结交勋贵子弟很敏感。
如果不做点补救,势必会被人抓着不放。
所以他时不时的就会把朱标叫过来,一来二去大家就都成了太子党。
但即便如此,随着队伍的壮大,弹劾他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其中浙东派系就是主力。
朱元璋全部驳回,私下里对马皇后说道:
“把标儿也拉进去,算他小子识相。”
马皇后笑道:“难道你就不担心有一天标儿造你的反?”
朱元璋咧嘴笑道:“咱就怕他没这个胆子。”
马皇后笑了笑没有搭话,她知道朱元璋不是希望朱标造反,而是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造反。
而且他也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
从元末群雄里杀出来,还能被一群半大小子给拿捏了不成?
所以他和别的皇帝对太子严防死守不一样,而是拼了命的将人才往太子身边放。
想尽办法增强太子党。
怕的就是太子实力太弱,无法坐稳那个位置。
对此,马皇后自然也是喜闻乐见的。
又聊了一会儿那群小子,马皇后转移话题道:
“宝鼎的事情你真的想好了?”
朱元璋颔首道:“等天德和伯仁拿下大都,咱就放出消息,这是禹王鼎。”
裹挟大胜之势,禹王鼎之事就基本能坐实了。
就算有人怀疑,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马皇后表情凝重的道:“走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了。”
“如果将来这尊鼎被证实不是禹王鼎,即便你没有承认过,也会被人嘲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