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韩非也知道,当年长平之战,真不能怪赵括一个人,更多只能怪国力不足,以至后续粮草不济,可世人只能看到赵括兵败这个事实。
事实如此。
难以反驳。
因为输了说什么都是错的,都像是在故意找借口。
再加上赵括兵败身死之后,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纸上谈兵就成了赵括的代名词。
同时也登上了不知兵的耻辱柱。
“看来,你还是不够相信天,天除了让我给你带一句话,还让我转告你一句话,如果有一天韩国没了,你可以考虑一下百越,他一直把你当做朋友。”
少年韩信在说完这句话之后,直接把一脸懵逼的韩非请出了队伍,因为接下来,少年韩信要处理这支万人队伍和百越大船队的交接,没时间闲聊了。
“他就那么不看好我和韩国?”
韩非看似一脸懵逼。
其实心里难受得很。
他特意从韩国那个泥潭走出来,一路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求学,甚至还拜了稷下学宫祭酒荀子为师,就是为了寻找到一个救国之道。
可还没等他实践心里面的想法,就有人告诉他这条路走不通,如果别人说也就罢了,可这人是天,这对于韩非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其实韩非心里明白天说这句话的原因,不是为了专门给他泼冷水,只是不想让他死在韩国这艘破船上。
如今韩国这艘破船,缝缝补补,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彻底打翻重来,才有一丝重造韩国的机会。
就算如此。
还得指望七国君王昏庸。
十几年内不要出兵韩国。
可问题是。
秦国十几年都完成了大一统,灭了六国,哪有时间等韩国慢慢改变。
又不是每个国家都是百越,有天这样的人出来重造乾坤,一统百越。
。。。。。。。
“呜!”
琅琊港口传来了悠长的号角声。
这也意味着百越大船队靠岸了。
而随着百越大船队的靠岸,依托百越大船队生存的数万码头工人,也从琅琊各个地方涌现了出来。
早已等候多时的七国商人,急急忙忙的驱赶着一长串的车马人流,也朝着琅琊港口这边极速靠近。
至于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好。
非要等到这个时候才靠近。
那是因为百越大船队靠岸后,每一次都要提前驻扎好军队,才会允许码头工人以及七国商人进入琅琊码头,进行卸货和交易商品。
这放在后世自然是无法理解,但放在现在就非常政治正确,商业是贱业,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一直都最低,哪怕是在齐国也一样。
齐国虽然支持商业贸易发展。
但他们没有把商人地位抬高。
商人只为权贵服务。
一切都向权贵看齐。
除此之外。
就是纯粹为了货物安全考虑了,百越的三白一茶暂且不说,其他货物,也是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