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星村的公鸡才刚扯着嗓子叫第一遍,陈晓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起了床。
昨晚的激动过后,他睡得并不安稳,脑子里全是未来的计划和今天要办的事情。
来到这个年代,对于他而言,是一种风险,更是无限的机遇。
在梦中,他想到了自己可能成为后世里的大亨,在各种媒体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想到了在这个时代,南龚雪北朱琳····
灶膛里的火星还未完全熄灭,母亲刘翠兰已经醒了,正在小心翼翼地往锅里添水,准备煮点野菜糊糊。
看到儿子起来,她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和一丝担忧:“晓儿,不多睡会儿?你身子刚好…”
“娘,我没事!”陈晓活动了一下筋骨,【天道酬勤】系统昨晚奖励的体力恢复效果显著,他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得趁早去趟县城,把兔子和药材处理了,换成钱和票,还得再考虑一些其他事情,家里的债务也该清一清了。”
他晃了晃手里用麻绳仔细捆好的野兔和晒了一晚已经有些干燥的柴胡。
刘翠兰看着那肥硕的兔子,想到昨天儿子怼走王家嫂子的硬气,点了点头,不再多劝,只是反复叮嘱:“路上小心,县城不比村里,小心行事,早去早回。”
“放心吧娘!”
陈晓应了一声,揣上那宝贵的五块钱和两斤粮票,又将兔子和药材用一个破旧的麻袋装好,扛在肩上,大步走出了家门。
从红星村到青山县城,足有三十多里地,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这个年代,交通极不发达,村里连一辆自行车都算稀罕物,更别说汽车了。
陈晓只能靠两条腿走。
幸好系统奖励了体力,否则以原主那虚弱的身体,扛着东西走这么远,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路上,他没有像普通农家小子那样埋头赶路,而是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凋敝的村庄,田地里稀稀拉拉的作物,偶尔经过的牛车发出“吱呀”的呻吟,还有路上遇到的、面带菜色却眼神麻木的行人…
这一切都印证着记忆中那个贫瘠、落后,却又暗流涌动的1978年末。
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路过几个比较大的村子时,他注意到有些自留地似乎打理得格外精心,甚至有偷偷开垦荒地的迹象。
偶尔能听到人们低声议论着政策、松动之类的词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许久,蠢蠢欲动的气息。
陈晓心中了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就要吹来了!这正是搏击浪潮,一飞冲天的最好时机!”
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腿都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低矮的县城轮廓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青山县城不大,远没有后世城市那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黄土铺就的街道,两旁多是些青砖或土坯的低矮平房,墙上还刷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标语。
最大的建筑也就是县政府、供销社大楼和百货商店,显得有些陈旧。
街上的行人穿着大多是灰、蓝、黑的的确良或粗布衣服,神色匆匆。
偶尔有几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过,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陈晓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