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一遍,法国奥尔良人,职业汽车工程师,年龄51岁的保罗·亨利及其家属,听到消息立刻出来接受集中治疗。”
老亨利简直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声音,随后,更多的大声宣告开始响起,飞在头顶的宣传无人机不断灵活翻飞,将消息传递到这个停车场营区的每一处。
伤员、病号、营养严重不良的人、有额外需求的老妇幼人群等等,都会分批安排各种诊治和心理干预。
同时通知,凌晨三点,本区域营地,将会由全副武装的内卫部队,开始分发身份芯片,以及最重要的,派发第一批应急生活物资,配额按成年人计算,每人保证三天的方便食品、面包、水果罐头等等,开始供应饮用热水,营区建设完成后续将会逐渐配发各种基础食材。而明天一早,营区大规模板房建设就将开始,同时开始大规模的消杀和防疫作业,防止人员密集区域的疫病风险。
明天一整天,整个营区将会开始有序运转起来,这里条件当然比不上各自的家园,但是却也会保持宁静和稳定。
在前方战火连天的时候,在战争的边缘,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将会和东方升起的太阳一起,迎来自己的新的一天。
或者说,仿佛在这一刻,在无数的西方逃难而来的人们心里,一轮从未见过的新的朝阳,正在寒冷的午夜,冉冉升起。。。
PS;又是三千五百字大章,我感觉很亏_(:з」∠)_
第333章东亚高级房开始全力输出
在欧洲战场的战争和难民安置工作全面展开的同时,遥远的东亚也进入了自虫族战争开始以来,最为彻底的一次总动员中,庞大的工业体系正在被全面动员起来,为欧洲战场提供军事和民用物资,同时投入天苑四开拓计划的项目单位依然在满勤工作。
不仅国内体系,在旁边的日韩供应链也被全面调动起来,提供共和国需求以外的军民战斗生活保障。
比如大规模的农业工厂产出的各类食物原材料,大部分都会先送往这边进行加工,制成大批的应急口粮或者即食食品然后发往欧洲。
又比如本时代技术水平下的大规模装甲车辆乃至飞行器生产、庞大的军火弹药生产等等,也将在这里进行大部分,然后供给德军或者英法军队,当然后面还有东欧国家。
乃至于像德国重建中的大量家电、基础设备等等,也都是东亚的这个次级工业体系在提供。
在共和国经济转轨,世界市场解体加上欧洲经济危机外溢的一系列打击下,东亚这两个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工业体当然日子十分艰难,经济也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2027年到2031年的三年多,日韩产业链可谓是全方位崩溃,因为无论什么行业都彻底失去了订单,从高端工业到基础工业都全面崩盘。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变动导致两国货币体系近乎崩盘,汇率像坐过山车一样,最后只能不断放水给老百姓发钱尝试稳定经济,M2数据一路爆炸,但是严重的通胀加上资金无法进入生产领域,狭小的国内市场无法承担现代工业的需求,唯一稳定发展的共和国对这边的中高端工业品则完全没有了需求,经济基本面一路重挫下滑,经济基本面怎么形容的,大概就是“反正已经沉底了,那再往地心钻一钻也未尝不可”。
别说“失去的十年”了,一不小心怕是要成为血崩的十年。如果放任这种危机演化下去的话,那11区的现代工业社会直接崩溃,德国青年党发生的故事将会有极大概率会在这里重演。
这也是11区如此费力低姿态地想要进入UNSC核心成员组织的内因,经济的压力让他们没得选。
只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东亚相对世界其他区域稳定的安全与地缘环境,脱离米国体系快速纳入共和国的新体系之后,这两家都小日子过得不错。在现在东南亚和南亚依然处于高烈度战争,大片区域沦陷的状况中时,共和国的的老一代大量中高端工业其实没办法向南转移,并且那里的产业基础也无法承担这些,只能向东转移。
而经济遭受重创的日韩对此可谓是要多配合有多配合,能承接庞大的先进工业,并且在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基础设施以及无限能源的保障之下重新开辟国际市场,就算逐渐被UNSC提出了一步步的制度改造要求也只能接受。
因此,在这短暂的十年里,其实东亚经济区的这两国,是经历了一个工业近乎崩盘,然后又再工业化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11区对此应该很熟悉,毕竟二战后发生的事与此类似。
在如今已经基本形成的,以东亚为核心的地球内核心经济体系中,11区及半岛其实承担着世界工厂一样的角色,全套的低中高工业制品都能产出,原料和能源基本通过UNSC体系获得,对外贸易和地缘安全也必须依赖UNSC框架,技术研发和东亚内的金融稳定也依赖于共和国,当然还不用说大量处于UNSC控制下的公有制工业基地了。
出于稳定全球的需要,共和国需要这样的东亚提供强大的应用生产能力供应全球,因此没有对东亚没有采取激进政策,不过在经济基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日韩国家的社会思潮肯定是会变化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在北美如今也陷入困顿,欧洲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东亚三国产出的庞大商品将会进一步走向全球,军民供应都是如此。
连云港,南线亚欧大陆桥的东端陆上起始点,大批来自11区的物资和军事装备已经完成了从海轮到货运列车的装运,整个海陆交通枢纽基本看不到几个劳动的工人,高度有序的无人机械在非聪慧型人工智能的处理下高效工作,同时还有时不时在各个高度灵活穿梭的小型无人机,充当后方维护应急工程师的眼睛和手,不断巡视并检测各处的设备状况。
经过两次大升级和两次大扩建的大陆桥,作为海洋运输受阻情况下对欧输出的重要主力,运力十分强大,去年年运输量达到了2。35亿新标准集装箱。北线走毛子的大陆桥的运输量则只有9400万新标准集装箱。
这个规模看着很庞大,不过考虑到在以前的和平时期,共和国一年的海运数量当时就能过两亿箱,其实现在也不过是堪堪追平了过去的数量。
而靠着高强度新材料和铁路运输技术的进步,新扩建的大陆桥成本换算下来大概是以前海运的85%左右,便宜了些,不过总体来说大规模运输陆地还是不如海洋,要知道这可是未来技术的铁路对标以前的海运,毕竟铺路和维护就是个绕不开的成本。而战前技术条件下的大陆桥就别说了,不仅运输量只有海运的千分之几,成本也是海运的三四倍,当时是靠着补贴在养这个战略通道。
不过这个成本其实如果是和平时期大概还能再降不少,现在主要是有中西亚沿途的虫群对道路的破坏和对货物的安全问题。因此沿途要发动各国驻军维护,同时列车要配备部分自卫武力并有押运武力,集装箱也采取了新工艺。
这个新标准集装箱尺寸方面其实比传统的标准箱就大了六分之一不到,新标准主要体现在防高温武器的破坏能力,以及装卸的智能化方面。
当然这样一来,整体成本就由于安全问题会上去不少。
PS:还有一章,然后4月调整一下重心,本书开始两更,走向完本了。最近三天睡了八个小时,神志模糊,昨天04车族系统那里打掉了两个字,“04以及大八轮”。
众所周知,轮式车辆的制造成本、泛用性、油耗和运输、维护方面应该是更好的。而且就我军现在的建设体系来看,中型及轻高机旅基本都是以轮式为主,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旅级正面所需的火力了,特别是按本书设定这五德子也是用的全氮物质炸药,122MM及以下口径的伴随火力绝对已经够了。
这个五德子还处在战后恢复期,实际上全履带的重装合成是不适合的,坦克作为抗线主力重型化即可,高度的重装甲带来的高成本也不利于快速扩建更多的部队。高度的信息化能力建立后,其实空中打击和军级以上的远程火力呼叫是更加有效率的。
第334章当代高校学生的硬核毕业季
说起这些运输用的集装箱,顺便一提,这些集装箱之前经常到了地方之后,被目的地国家以各种故障的名义扣下研究,别的不说,这材料对于共和国来说就是低端消耗品,可对别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完美的对虫族反应装甲材料,甚至耐高温的特性还能用在不少别的方面,比如航空领域,对沿途的材料学进步有着明显推动作用。当然要说为什么没有航天领域,因为现在别的国家搞不了航天。
随着铁路系统的无人检查系统完成了对货运列车各系统的检测,这趟紧急加开的列车即将沿着超重载铁路出发前往德国,拖挂的1200箱集装箱里满载大量的食品、建材、医用品等等急需的东西,同时还有一部分供给德军的装甲车辆的各类配件。
作为高强度并且有随时被破坏可能的货运铁路,没有采用已经算是落后技术的磁悬浮系统,而是更加稳妥的接触式设计。沿途的铁路材料强度极高,地基高强度加固,同时每隔一段区域就要设置检修和更换能力的维护站点,不然难以承担这动辄50万吨以上运力的货运列车每天高密度班次的碾压。在战前,世界重载货运列车也还没过5万吨水平呢。
当然这些被更换的废弃路基材料也成了香饽饽,这个材料强度和韧性让西方的技术体系为之惊叹,不过到现在也没完全攻克它的生产工艺,只能小规模生产用作特种材料。
车长老牛老早就接到了最近有大任务的通知了,不过没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就是了,这下怕是要彻底告别地面,在车轮上生活好几个月了。
不过今天老牛还有个新活儿,就是今天要上来个新人小姑娘,姓仁,叫仁蕾,要跟着跑车,据说是即将从中央交通工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学校也是这两年新设立的顶级学府,从地面的超重型载具,到行星间民用舰船交通工具的研发和工程方面,都有这所高校的身影。
这小丫头是来执行毕业实践的,这也是现在的高校的要求,不仅要有毕业设计和论文,还要有至少一个月的专业实践,基本都有一线工作者当师傅带着深入了解状况,不是实习性质,而是学术性质,到时候要交一大堆报告上去的那种。人文专业和自然科学专业都跑不了,学生质量倒是上去了,学生头发都是一抓掉一大把。但是没办法,如今的人才数量缺口和质量不足,不允许再以过去的方式培养高等教育人才。
如今的车都是高度无人化,配置的车长更多的是技术人员的身份,遇到各种常见的小问题能尽快靠着车载的维修系统自行解决,大问题能指挥沿线来的周边国家的军人和工人,把车子安全从运输通道转移。
这可是如今的大动脉,路上一趟列车抛锚堵上每一分钟,都是大把大把的损失。
当然,同车随行的还有押运的应急武装小队,不过国内专设的铁路武警只负责保护技术人员的安全,并确保破坏核心设备以及重要数据,防止紧急时被虫族得到。至于这动辄上千的集装箱长龙,不提供额外武力保护,不然几个人的战斗小组哪里顾得过来。这要是一趟车配属一个连队,额外的铁路安全开支可就太大了。
共和国只在沿途间距驻扎快反部队,配合各国沿途的地方部队,确保总体铁路线的安全即可。
因此,如果有重要货物,目标国可以自己选择提前派人随行,比如这趟去德国的重要物资,就有德国安排的一个连的内卫部队随行,分成班组驻扎在加挂的人员舱里。
同样的,东亚区域的海运,也不能算绝对安全,也会有日韩的武装人员或者安保公司的人随船行动,船只也会加装一些防御火力,共和国的海洋监测力量,以及11区的海自力量,主要负责的是大范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