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冯清是做什么的 > 第6章(第4页)

第6章(第4页)

”出去,出去出去!滚去见你’儿子‘!“

跟从前一样,冯润常常被她气得不轻。区区一年时间,拓跋宏就移情别恋了,既如此,何必在信中给出承诺?当然,他有权这么做,什么”君无戏言“”一言九鼎“,只是空话。别说朝三暮四,整个后宫都属于他,生杀予夺全凭他心。冯润只恨人有我无。他坐拥万千佳丽,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自己和情人相处,就要避人耳目、偷偷摸摸。皇帝就这么了不起吗?且不说当今天下不止一个皇帝,也不说有几个皇帝能将国家治理得海晏河清,即便他真能做到,功绩也只在治政一事,凭什么因此随心所欲?

冯润越想越烦恼。皇帝身居九五尊位,理应好好治国,但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当今,也没几个能胜任此职,甚至可以说,八成的皇帝都不如她那个讨厌的姑母。很多皇帝决策错误,言行荒唐,把天下搞得一团糟,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烈火烹油之际,身死名灭之前,始终有人给他们捧臭脚,权力最大,责任反而最轻,多好的差事!自古以来为了皇位而斗得遍体鳞伤、流血漂橹,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仔细一想,确实古怪:农夫耕地,工匠铸像,读书人做学问,阿措管家、烹饪,冯清磨墨、做玩偶,她射箭…

”你想当皇后,我就让给你嘛。你不要生我的气……“

”让?这是你想让就让的吗!册文都到了,昭告天下了,你让给谁?“

冯润怒气冲冲,背对冯清。冯清空望着她的背影,可怜巴巴:”那我跟陛下说,以后多去你那儿,别冷落你……“

”少来!我还不至于吃你的残羹冷炙。你有这善心,就跟着僧芝去斋戒布施。金银财宝也好,同情心也罢,尽管施舍给贫苦人家。宫里个个都是’人上人‘,用不着你怜悯。还有,皇帝可不是人偶,不管是后位还是他的心意,都容不得别人推来让去,明白吗?“

冯清重重点头,又说:”姐,你放心吧,陛下的心情瞬息万变,说不定过了这段时间,他又更喜欢你了,到时候他让我当左昭仪,立你当皇后,也是很有可能的。“

”你在安慰我?“

”没有、没有……我知道,你用不着我来安慰。“

”出去,出去出去!滚去见你’儿子‘!“

跟从前一样,冯润常常被她气得不轻。区区一年时间,拓跋宏就移情别恋了,既如此,何必在信中给出承诺?当然,他有权这么做,什么”君无戏言“”一言九鼎“,只是空话。别说朝三暮四,整个后宫都属于他,生杀予夺全凭他心。冯润只恨人有我无。他坐拥万千佳丽,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自己和情人相处,就要避人耳目、偷偷摸摸。皇帝就这么了不起吗?且不说当今天下不止一个皇帝,也不说有几个皇帝能将国家治理得海晏河清,即便他真能做到,功绩也只在治政一事,凭什么因此随心所欲?

冯润越想越烦恼。皇帝身居九五尊位,理应好好治国,但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当今,也没几个能胜任此职,甚至可以说,八成的皇帝都不如她那个讨厌的姑母。很多皇帝决策错误,言行荒唐,把天下搞得一团糟,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烈火烹油之际,身死名灭之前,始终有人给他们捧臭脚,权力最大,责任反而最轻,多好的差事!自古以来为了皇位而斗得遍体鳞伤、流血漂橹,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仔细一想,确实古怪:农夫耕地,工匠铸像,读书人做学问,阿措管家、烹饪,冯清磨墨、做玩偶,她射箭、画画、唱歌、挤羊奶……人人各司其职,谁都做得不差,偏偏只有皇帝的生计最”高贵“。对那些贡献卓著的皇帝,臣民自然而然伏地叩拜、山呼万岁;而对那些无道昏君,臣民依然怀抱期待,纵使心有不满,也不敢在明面上表示不敬,就算走到山穷水尽、揭竿而起那一步,昏君也享足了他不配拥有的一生,占了大便宜……

冯润浑身一颤,使劲摇头,仿佛要甩出满脑子云涌雾集的谜团。她颓然往胡床上一坐,仍然怒火中烧,若不寻衅,实在难消心头之恨。她倏尔站立,箭步冲向冯清和拓跋恂的宫室,不论礼仪,不顾颜面,劈头盖脸便问冯清:”我问你,你到底喜不喜欢皇帝?“

冯清顿时傻眼。一旁的拓跋恂也同她一样,流露出呆滞的神情。冯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嚷嚷道:”哑巴了?说话呀!“

”喜欢?不……我对陛下心怀崇敬,和万千臣民一样。“

”问的不是崇敬不崇敬,是’喜欢不喜欢‘。你分不清吗?“

场面尴尬。拓跋恂缩了缩脖子,立刻扭头飞跑。冯清答道:”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没什么感觉吧……你问我之前,我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哼,没想过?你如果不喜欢他,为什么要拿墨笔点他,还说他像游隼?人小鬼大,天生就会勾引人,真是苻氏的好女儿!“

此言一出,冯清也忍不住发作,为自己的母亲分辩:”你扯我的阿娘干什么?阿耶要纳我阿娘,我阿娘敢说一个’不‘字吗?你一向是明白人,怎么今天莫名其妙地犯糊涂?男人喜欢我们、不喜欢我们、给我们什么位置,都由他们说了算,什么时候轮得着我们自己做主?就算是姐姐你,你这么、这么……这么有种的人,有胆量公然违抗陛下吗?“

冯润目瞪口呆。睽隔数年,冯清长大了不少,说起话来,竟能这般掷地有声。她不禁有些后悔。理亏的确实是自己,吵架的由头也找得不好,居然是围着男人转。可她素来不肯道歉,只好悻悻地离开,假装无事发生。往后三天,她见了冯清就躲,冯清倒是笑容满面,每次看到她都热情招呼,到第四天,她躲无可躲,嫌恶地瞪视冯清。冯清苦笑:”我又哪里得罪了你嘛?如果是口角纷争,那过去了就过去了,我都忘了,你也不要耿耿于怀。“

”你想多了,你哪里会得罪我?我看不惯的另有其人。“冯润半真半假地说,乜斜冯清身边的拓跋恂。

冯清顺着她的眼光看去,见这傻小子肥头大耳,满脸倦容,果然是一副叫人频生哀叹的长相。她在昭阳殿里抚养此儿三四年,愣是没把人看顺眼。她又听冯润道:”恂儿,你有十岁了吧?这么大的男孩儿,别老赖着你阿娘。“

拓跋恂扮个鬼脸,不屑一顾:”你当我愿意赖啊?我不是没地方去吗?等陛下立了太子,我马上就入主东宫,再也不来烦你们。“他又转头对冯清说:”皇后殿下,您可以是我的母亲,但绝不是我阿娘。我阿娘已经死了,她姓林。“

说这话时,他的态度郑重其事,和他平时的顽童模样大相径庭。冯清不忍心责怪他言语有失,冯润也懒得和傻子论短长,两人一个叹气,一个走开,只当一缕气若游丝的风儿掠过耳畔。

太和十七年七月初五,皇帝立拓跋恂为太子。太子搬离昭阳殿,冯清如释重负,冯润如愿以偿。八月初一,皇帝拜辞永固陵,率领百余万步兵和骑兵出发南伐,计划先抵洛阳。冯润对迁都的风声早有耳闻,却不知拓跋宏怎么突然变卦,明明说是要迁都,实际又变成率军南征。冯清解释说,这回”南征“只是表面托辞,看上去浩浩荡荡、兴师动众,用意仍是逼旧宗室同意迁都洛阳;那些鲜卑显贵虽不愿南迁,但相比之下,更加畏惧征伐,皇帝此举相当于向他们发出最后警告。

”哟,你挺了解他的想法。跟你比起来,我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呆瓜。“冯润盯着她,似笑非笑。

冯清涨红了脸:”你别取笑我了,我跟他没什么可聊的,可我身为皇后,总不能不理他吧?聊来聊去,只能聊到姑母身上。我跟他说,太后对柔然一改攻势,施行绥靖怀柔之策,免去百姓兵戈之苦,仁惠英明之至。他点头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承平之世,自当与民休息,滥行攻伐定会自取灭亡。“

”聊得不错。言语投机,一拍即合。“冯润强忍冷笑。

”我没说完呢。刚刚是头一回聊,第二回,他就不高兴了。我想不到该聊什么,重提旧事,他直接把笔一扔,板起脸来教训人。“

”教训你?“冯润掩饰不住幸灾乐祸的笑,”怎么,他还想教你治国之道吗?“

”他跟我说,太后之所以对柔然改变策略,是因为形势改变,不得不为,跟什么’英明仁惠‘完全没关系。我记得他说,大概太和十一年那会儿,柔然内部分裂,有个叫阿伏至罗的部落首领率众西迁,自立’高车国‘。三年以后,阿伏至罗派使者来我朝进贡,陛下赐他们锦绣华服,又派遣员外散骑侍郎出使高车,一面观察高车的情形,一面查探柔然那边的动向。高车对我们没有异心,柔然也在示好,局势平稳,当然不会用兵。可是,一旦高车和柔然有所异动,战争一定不可避免,届时,即便文武大臣死谏他’穷兵黩武‘,他照样对柔然发兵无误。“

冯润打量她几眼,狐疑问道:”他居然真的在教你?为什么教你这么多?“冯清哭笑不得:”我也不知道呀!后来,我不敢跟他多聊,他自己反倒要提,说的大多是以前那些失败的决策,比如太和十一年正月,太后诏定乐章,想把汉人的正统音乐定为朝廷的’正声雅音‘,结果推行这么多年,大家***时还是爱唱鲜卑曲调,每次出令禁止,又不能重责,自然断绝不了。他还批评说,太后的方向偏了,叫什么、什么’抓小放大‘,说太后没必要在细枝末节上如此冒进。“

”他觉得这是小事,那在他眼里,什么是大事?“冯润套她的话。

”一个是迁都,一个是改革封爵制,再就是更新律令。去年正月不是颁布了诏令吗?宗室远属当中不是太祖子孙的,以及那些异姓封任的,全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也是去年,好像是四月,废除了车裂、腰斩两种酷刑,改为枭首、斩首和绞刑三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我还听王遇说,陛下是想先改制,再移风易俗,以后鲜卑姓氏要改为汉姓,胡服一律禁止,无论臣民,无论夷夏,所有人都要穿汉服……“

冯润听得头昏脑涨,赶紧打断她:”停停停!又要迁都,又要打仗,还要改革,他这么多’宏图霸业‘,能拿几条命来经营?可别年纪轻轻的,先把自己熬死了。“

”姐姐,谨言慎行啊!天子万岁,当然有的是精力。“冯清惊慌失措。

日子在无足轻重的议论中流沙似地滑走。太和十八年,皇帝正式迁都洛阳,城中宫殿尚未修好,他便住在宫城西北方向的金墉城;后妃住金墉城东、华林园附近的宣景、贯月、丹凤三殿宣景殿,原创殿名。华林园西南部有景阳山、宣武观,合二建筑名称取之。贯月殿、丹凤殿,原创殿名。西林园西南部、南部有凌云台、九龙殿。”贯月“为”凌云“的对仗,”丹凤“为”九龙“的对仗……宫城东部显阳殿为太子居所,但周围各殿尚在修建中,乔木废弛、狐兔巢居之景,宛若丘墟,视之怆然。拓跋恂常常以此为由,率部下擅离东宫,游赏园林,时而与润、清相遇。

”太子,你不在显阳殿好好读书,来这儿做什么?“冯润睥睨其人,不怀好意。

”你没瞧见吗?“站在桦树林中的拓跋恂昂扬振臂,指向前方一圈木头人。它们个个头戴白帻,腰间束着白绢裙,马尾自头顶披拂而下,遮盖大半身躯。圆圈中央堆放若干木制牛马,看起来应是祭品。拓跋恂的祭祀活动涉及鲜卑早期祀神习俗。孝文帝禁罢的鲜卑早期所祭祀的诸神包括”拓远“”拓神“”长舌“”迥光“等,详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冯邕妻元氏墓志中凿刻的

小说《幽花醉后》第6章试读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