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局,就是这麽养出来的。
局内人已经融化其中,难割难解。
这时,就需要天降局外的变量,亦或死局的起点。
作为那个变量,身兼不自知的起点,小猫全然读懂了死局的具象化——
眼前这个被家人「桎梏」的孩子。
*
段礼颜的语言敏感期,表现得很早。
不到一周岁时,小孩就已经有了语言的概念,听到大人说「妈妈」或「爸爸」时,会盯着说话的人看,久而久之,再听到「妈妈」这个词,他会看向黎黛,听到「爸爸」,他会看向段南寻。
段礼颜开口模仿出「妈妈」的发音时,刚满一周岁,能稳定主动输出「妈妈爸爸」这样的称呼时,也才一岁半。
许多人都夸这孩子有天赋,长大後一定很会说话。
这天赋也成了双刃剑,让段礼颜在年幼时期,建立起对语言偏颇的印象:
能被听见的丶得到响应的语言,才是有效的。
否则,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大概两岁不到的时候,段礼颜发过一次高烧。
这个年纪的婴孩正是脆弱的时候,被病毒侵扰处理不当,甚至容易殃及性命。
这也正是当时年仅两岁的段礼颜唯一的感受:
要死了。
才出生没多久,就已经要死了。
他的身体火烧火燎,太阳穴中间有针穿来穿去,疼得他蜷缩起小小的身体,想哭都挤不出眼泪,因为身体内的水分在被高温蒸发。
他记得床边总有个女人,不是大家常在他面前唤的「妈妈」,但会定时定点给他喂预存的母乳丶换尿布,偶尔也会用彩色玩具在他眼前晃。
但大多数时候,他都看不见她,只有他哭得很大声时,那个女人才会从不知哪个地方跑来,照顾他。
他从喉咙里挤出呀呀的叫声,但声音太虚弱,只能在这间房间里流窜。
……甚至强不过房间外电子设备外放视频的嬉笑声。
求生的本能,他继续发出声音,嬉笑声的来源处一定有人,只要他的声音能被听见,就会有人来救他。
「妈妈……呜呜……妈妈……」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又弱又哑。
他的声音没被听见,失去了意义。
他的声音,救不了他的命。
他听见遥远的嬉笑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刺耳。
嗡——
像是高温将大脑内的某根弦崩断。
这是他最後听见的声音。
他晕了过去。
再有意识时,周围是一片混乱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