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医道什么意思? > 古籍迷踪之药柜暗格里的传承(第2页)

古籍迷踪之药柜暗格里的传承(第2页)

诊室里,叶承天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青芒,针尖对准陈怀瑾左手神门穴时,他忽然指着窗外初现的北斗七星:"《灵枢·岁露论》言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你父亲病案中患者多在子时病,因子时胆经当令,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而心主神明,胆虚则心阳易馁。"银针刺入三分,随斗柄转动方向行"子午捣臼法",先紧按慢提九次以补阳,再慢按紧提六次以滋阴,针体在穴位里划出微小的太极轨迹:"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通心包经,二穴相伍,如北斗柄指震位,引东方木气以生心火。"

【方药篇:草石相应,地天交泰】

案几上的青瓷碗里,新采的天枢星草正在温水里舒展:针叶状的叶片浸出淡金色药液,七枚红果在碗底投下星点阴影。叶承天执毫的手顿在处方笺上,笔锋先落"天枢星草九克",墨色在"九"字上回环三圈——应北斗九星之数,又合洛书"离九居南"的心火方位:"此草冬至子时采于云台观松根,得震木之气而含离火之精,《本草星经》注其味苦性温,入少阴心经,能破凝寒而振心阳。"

接着添"桂枝尖六克",笔尖在"尖"字上重按:"取桂枝嫩尖,其性轻扬,如春日少阳初升,《伤寒论》用桂枝通心阳,配甘草为桂枝甘草汤,正是辛甘化阳之祖方。"第三味"丹参十五克"落下时,他指着药斗里酒炙的丹参段:"色赤入心,酒制则行血力强,《妇人明理论》言其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此处取其活血而不伤正,养血而不壅滞。"

最后加的"银杏树皮汁三钱"让陈怀瑾微怔,叶承天却从药柜深处取出陶瓮:"去岁霜降后剥取老银杏树近根皮,经三蒸三晒,榨汁时加入冬至雪水收膏。"琥珀色的膏汁滴入碗中,立即与药液形成螺旋状交融:"树皮属木,根主下焦,此汁得地脉潜藏之气,《本草拾遗》载其定喘嗽,敛肺肾,此处借其沉降之性,引诸药直入病所,正如《内经》治病必求于本。"

【药物解析篇:性味归经与古今印证】

天枢星草(虚构,据剧情设定)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温补心阳,活血通脉,散凝寒而破瘀结。主治心阳不振所致的胸痹心痛、畏寒肢冷、脉迟或结代。

-现代药理(推演):含强心苷类成分,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挥油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血管痉挛。

桂枝尖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胸痹"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此处取其温通心阳、散寒止痛之效。

-现代研究:桂皮醛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挥油成分有抗炎、镇痛作用,能缓解血管痉挛性疼痛。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本草纲目》称其"活血,通心包络",为治疗血瘀胸痹之要药,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现代研究:丹参酮a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丹酚酸b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银杏树皮汁(现实中银杏树皮较少入药,此处据剧情艺术化处理)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归心、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固肾摄精,引药入络。取其"树皮护根"之象,寓意"引药入根",调和上下气血,防止辛温药耗散太过。

-现代研究(推演):含黄酮苷、萜内酯类成分,可改善血管通透性,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鞣质成分有收敛作用,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病案纪实】

药吊子在红泥炉上咕嘟作响时,叶承天取出罗盘校正方位:"子时服药,借天枢星当令之势,使药性随阳气升直达病所。"当第一碗药汤喂给前来求诊的张姓船工时,陈怀瑾注意到患者左手寸口脉沉迟而涩,正是父亲脉案中"心阳痹阻"的典型脉象。

行针完毕起针时,叶承天将银针在患者内关穴留针片刻,针柄朝向北斗方向:"《针灸大成》言随星转针,其效如神,此刻斗柄指东,震卦当令,木气生心火,正助药势。"三剂后,船工胸闷作次数减半;七剂后,子时已能安睡,寸口脉渐转和缓。

【医理点睛】

叶承天在复诊案语中写道:"昔人云不知天文地理,不足以言医,此案合天时、辨星象、用药如用兵——天枢星草为将,破寒通脉;桂枝尖为使,通络行阳;丹参为佐,养血护心;银杏皮汁为使,引药归根。针药相合,如北斗悬天,各司其职,共成地天泰之象。"

案末,陈怀瑾看着父亲脉案与叶承天新方在烛光下重叠,忽然明白:所谓祖传秘传,原是历代医者将对天地星辰的敬畏,化作脉案里的朱砂批注、药方中的数字玄机、针灸时的斗柄方向——当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天时地气共振,当银针的轨迹与星象运行同频,医者手中的草木金石,便成了沟通天地与生命的桥梁,而这,正是中医"天人合一"的终极秘传。

虫蛀孔里的药典:

虫洞留真

庚申年霜降后的第七日,陈家药铺的藏经阁里飘着细若游丝的墨香。阿林正用蝉翼宣纸拓印祖父留下的《云台采药图》残页,狼毫笔尖刚触到第三处虫蛀破洞,忽然现三个相连的圆孔与一道斜痕竟组成了"炒"字的右上点画,再往下看,横七竖八的虫道赫然拼出"煅、煨、淬"三个小字,墨迹在破损处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赭色,显然是先人用不同年份的墨汁分层书写。

"这是隔纸隐墨之法。"叶承天的声音从旋转木梯传来,手中捧着的羊皮封面医典边角泛着油光,封面上用银丝绣着的药王像衣袂间,隐约可见与虫洞相同的炮制符号,"光绪二十六年大疫,你曾祖父在染病垂危时,将未竟的炮制心得藏在虫蛀处——虫子啃咬的轨迹,反成了最好的保密符。"

医典翻至"芝类炮制"篇时,羊皮纸出轻微的脆响。阿林看见泛黄的页面上,紫芝的插图旁用朱砂画着三重圆圈:最内圈注"云台雪水三升",中圈写"药王庙香炉灰八钱",外圈描着满月纹样,旁边小楷写着:"戌初起火,煅三炷香,至丑初收,忌铜铁,用银杏木匣封存。"字迹边缘有明显的修改痕迹,显然是经过多次试验后的定本。

"光绪二十五年那场大旱,紫芝难寻,你曾祖父却在药渣里现,经香炉灰煅烧的紫芝残片,药效反而比生品强三分。"叶承天的指尖划过"香炉灰"三字,那里的羊皮纤维微微凸起,像是当年撒过灰粉后又刮磨过,"他冒雪登上云台山顶,用陶罐接了七日的积雪,又偷偷取了药王庙香炉里的香灰——那灰里混着历代医者焚烧的药方残页,自带草木通灵之气。"

说到此处,老人忽然从袖中取出个青铜药碾,里面躺着新采的天枢星草:"就像这星草,生用性燥,若直接入药,难免耗伤阴液。"他点燃松木炭炉,火苗跃起时,松脂香混着药柜里的陈香漫上来,"古人早就在《炮炙论》里写过:松为百木之长,其火可通草木之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