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第4旅团第3联队,联队长坂田信哲大佐,故又称坂田联队。
该联队隶属于日军第5师团,属于甲种师团,以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著称。
之前在忻口战役中,先是给孔捷独立团造成重大伤亡。
孔捷的好搭档政委李文英也是壮烈牺牲。
之后又是在路野,1个小时之内几乎打垮楚云飞的晋绥军358团。
抗战初期的鬼子兵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
这些鬼子兵无论是身体素质、教育程度、军事技能,还是装备上都高出果军一大截,更别说连枪都不能保证一人一杆的八路军了。
眼前的386旅新一团,战士们拿着的武器五花八门。
什么汉阳造、老套筒、单打一、中正式、缴获的三八大盖都有。
而且子弹奇缺,一个战士只有3至5发子弹。
至于机枪、迫击炮等火力林晓没看到,估计是隐蔽起来避免被日军的优势火力打击。
毕竟小鬼子的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火力可不是吃素的,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极高。
没有步枪的战士则是拿着红缨枪、大片刀,林晓甚至看到炊事班拿出菜刀和铁锅。
新一团战士纷纷向山下的日军投出边区造手榴弹。
“轰轰”,几十枚手榴弹炸成一片。
从上往下看,黑火药爆炸产生的浓烟将上百米的战线笼罩。
但硝烟散尽,林晓看得分明,这一批投弹只造成不到十人的鬼子伤亡。
一方面由于鬼子采取的散兵突进战术,不像某些抗战神剧那样人堆人等着挨炸。
另一方面则是边区造手榴弹实在是一言难尽。
用的是黑火药也就罢了。
铸铁弹体质量太差,爆炸后有时只炸成两半,弹片的杀伤效果极其糟糕。
虽然是从下往上仰攻,但鬼子兵并没有一味强突。
而是不断变换战术动作和队型,找到合适的位置就向我方射击。
鬼子的三八大盖极为精准,而且毫不吝惜子弹,我方战士在对射中吃亏不小。
无奈之下,新一团的大部分战士只能缩回战壕,仅留下枪法好的与鬼子较量。
眼看我军火力稀疏,鬼子趁势而上,前锋已经突进到山腰位置,距离新一团阵地一百五十米左右。
李云龙身旁站着一个人高马大,满面彪悍之气的男子,正是亮剑世界中老李最知心的部下一营长张大彪。
此时张大彪身背一把大刀,端着一把捷克式轻机枪,在老李身边转转乎乎。
当下战局新一团极其不利,张大彪怎么可能还坐得住。
就等着老李一声令下,张大彪标志性地甩帽子+端机枪突突。
李云龙此时却冷静异常,他双手端着望远镜,背靠战壕,左脚点地,右脚轻松搭在前壕沟上,仔细观察敌军态势。
“大彪,好戏都还没有开始呢,你急什么急。”
“让小鬼子的子弹先飞一会,等他们大队人马上来了,我们再突突他娘的”
“记住了,打一梭子就换一个地方,不要让鬼子的迫击炮叮上。”
“啪”身旁一声清脆的枪响。
“谁他娘的乱开枪,这里是火力点,开枪就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