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笑答:“我本是燕王护卫军的一员,与刘管事也算熟识,既然他信任你,我也相信你。
不过不用急,慢慢适应就行,有事可进城找我,我不在时就请教我母亲。”
“明白了,东家。”
梁大兴笑着答应,并对张玉清说道:“老夫人日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可让人知会一声,我们佃户虽然普通,但有的是力气。”
张玉清显得有些慌乱,却努力模仿李武的样子,平静地说:“不用客气,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
即便说是“一家人”
,但其实他们与外人也没什么差别。
这些佃户的生活全依赖李武家的土地,虽然苛刻了些,但只要能维持生计,谁会愿意离开家乡呢?
所以,这些佃户以及李武手下那些军户,可以算是他的两大支柱,通过这些人,他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想到这里,李武让梁大兴退下后,问刘管事:“不知庄里是否有想卖身的?”
刘管事疑惑地看着李武,问:“你是想买个小丫头?”
李武苦笑着摇摇头:“我想找个能管家务、照看门户的人。”
这事对李武而言确实挺急迫的。
宅子太大,他和家人不可能一直守在门口,客人来了总不方便。
他对使唤别人没什么心理负担。
毕竟,他都能向朱棣下跪,自然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阶层的特权。
当然,也有少数人把他只当作老板看待,没有忠君的想法,真要是惹毛了,带着家人逃到国外也不是不行,这世界这么大,他还怕活不下去?
他对下人也从不打骂,把他们当雇员一样对待。
刘管事也无奈地笑了笑:“我们庄子里的人都过得不错,恐怕不好找。
不过……”
他顿了一下,又说道,“倒是有一个人,不知道合不合适。”
“你说说。”
“庄里有个叫梁方的,最近儿子和儿媳因事故去世了,只剩下一个老人和孙女,生活可能难以为继。
如果你有意的话,我可以帮你去问问。”
“他们多大年纪?”
“梁方快五十了,腿脚还算利索,干点杂活、守门都没问题,但他孙女还小,只有八岁。”
李武想了想,觉得八岁的小女孩也无所谓,家里孩子本来就多,正好给小的们找个玩伴,于是点头道:“那就麻烦刘管事去问问吧,如果合适的话,改天再见面聊聊。”
“好。”
刘管事痛快地答应了。
接着,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李武才带着张玉清离开。
刚走出刘管事家门,张玉清就忍不住问:“你怎么又买仆人?家里哪有钱?而且你能养得起吗?那群孩子就够你忙活的了!”
李武说:“母亲,您算算五百亩田地一年能收多少租,加上我的薪俸,总该够日常开销了吧。
您看哪家省吃俭用就能愈发兴旺的?要赚钱才行,这样咱们李家才能蒸蒸日上。”
张玉清一时还没转过神来,还以为还是从前穷困的日子。
听李武这么一说,才意识到家里似乎已经渐渐富裕起来了。
不过她想起以前刘管家在时,李武从不征求她的意见,凡事都自行决定,心里就有些不悦。
父亲在世时,至少还会听听她的想法呢。
儿子如今怎么这般专断?
---
李武与张玉清走在四井庄的路上,张玉清依旧唠叨个不停。
其实她心里很开心。
可要是不多唠叨几句,总觉得儿子好像就要飞上天似的,控制不住了,只有唠叨才能让她安心。
李武懂得母亲的心思,便带着笑意随口附和着。
不曾想,越聊越不对劲,张玉清忽然脸色一沉,冷冷丢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