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对五妹说:“别怕,咱们去找大哥,让他好好收拾这个家伙。”
此时,朱高煦身后的太监走上前来,低声斥责道:“大胆!这是燕王府的二殿下,还不赶紧认错!”
尽管朱高煦尚未受封郡王,但大家早已知晓他的身份,因此不少人直接称他为二殿下。
四妹听后心中一惊。
北平城谁不知晓燕王府,更何况她家本就是燕王府的护军家属。
这……即便大哥赶来,似乎也没多大用处啊。
然而,五妹毫不畏惧。
“就算是这样,也不能随意欺凌别人吧,你看我怕不怕你。”
五妹眼眶泛红,却依然直视着朱高煦,那股倔强与无畏仿佛来自天性。
朱高煦哭笑不得。
“你们可是李武的妹妹?”
四妹和五妹对此充耳不闻。
朱高煦眉头微皱,世间有几个敢对他不理不睬,可当他意识到眼前是李武的妹妹,便强压下怒火,心想:堂堂燕王的儿子,怎能跟两个小姑娘较劲,这多份。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再纠结此事,转身在大厅高喊李武的名字,同时听见东院传来一群人的喧哗声,循声而去,朝东院走去。
四妹轻声劝慰五妹。
五妹仍在惦记着:“姐姐,那是红糖水呢。”
朱高煦边走边听到五妹的声音,满心的怨气差点喷涌而出。
红糖水?这是什么东西?
东院里,李武正与同事觥筹交错,隐约听见有人呼唤自己,向屋内众人示意后,走出门外,正好撞见朱高煦进入东院。
“二公子,您怎么来啦?”
李武开口道,特意提高了音量,让屋里的人都能听见。
朱高煦一眼看到李武,眼神一亮,但随即表情突变,满脸不悦地说:“李武,今天你请客喝酒,为何不叫我?难道你心里就没我这个人?枉我还一直惦记着你。”
李武笑着道歉,他与朱高煦还算熟识,去年在军营时,朱高煦常来找他,还赠送了不少药物,特别是那些治疗筋骨伤痛的,对他强化训练的帮助很大。
朱高煦冷哼几声,这时其他人也纷纷从屋内出来,热情地向朱高煦问好。
朱高煦来访李武家,那些未曾与他接触过的人心中满是期待,心想能和燕王之子交谈实属难得。
李武注意到朱高煦胸口湿了一大片,于是询问缘由。
朱高煦冷冷回应说这是被他妹妹弄的,李武闻言愣住,不知详情,便让人去取毛巾来擦,但朱高煦挥挥手表示无需如此,称不过是湿了一点点,无妨,况且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在意这些。
随后,朱高煦继续与其他宾客谈笑风生,毫不拘束,嬉笑怒骂皆随心所欲。
李武看着他的表现,隐约明白了为何朱棣登基后武将们都倾向于支持朱高煦成为太子。
他不仅在靖难中有显著功劳,性格也深得武将们的喜爱。
然而,李武不禁怀疑这种性格是否适合治理国家。
就在此时,内提醒朱高煦处理正事,朱高煦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向李武提及此行还有父王交托的任务。
说着便从袖中取出几张契纸递给他。
李武接过一看,竟是五顷地的田契,共五百亩,对此感到十分疑惑,望向朱高煦寻求解释。
朱高煦显得不耐烦,让身边的内侍代为说明。
内侍笑着解释道,殿下得知李武新购置宅邸后担心其无恒产难以维持生活,特意送来这份赏赐,并提到殿下一向慷慨对待自己人,这也是对李武战场立功的奖励。
李武虽然知道朱棣会知晓他在北平城的搬迁之事,但对这份额外的赏赐仍感不解,遂问为何朝廷已有赏赐,内侍严肃回答说朝廷的归朝廷,殿下的归殿下,只有被视为自己人才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朱能轻轻推了李武一下,低声催促他收下,同时补充说燕王殿下对军中的许多百户、千户都很优待,不仅是李武,他们家也多次得到恩惠。
李武顿时领悟了“自己人”
的真正含义。
尽管护卫军名义上属于燕王,但实际上也是朝廷赋予的职责,究竟忠诚于朝廷还是燕王,这取决于朱棣如何掌控局势,李武隐约察觉到朱棣那看似温和却充满手腕的操控力。
李武毫不犹豫地将田契收起,朝着王府的方向向朱棣致谢。
朱高煦见事情结束,兴致高昂地邀请李武入屋饮酒。
两位内侍听闻此言,已先行入内检查菜肴。
检查完毕后,两人各自退至一旁静立。
李武等人皆感不适,但朱高煦毫无察觉,坐下后第一句话便是:“李武,你大概会被分到骑兵大营,父王也同意了我的提议,待会儿我和大哥、三弟也会过去训练,到时我们就能常见面了。”
……
徐妙云闲不住。
李武对新任务并不在意,无论在哪儿,为朱棣效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