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思索了一阵也没想明白,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念头,笑着摇摇头说:“没事的,我刚才只是在想事情,走神了。”
“这样啊,那就好。”
朱玉英笑着继续追问,“不知你在想什么这么入迷?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要是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告诉我,毕竟你曾经救过我的命,能帮上你,我很乐意。”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那两个妹妹年纪不小了,脾气还是收不住,我正琢磨怎么管教她们呢。”
朱玉英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简直太巧了!我和我的几个妹妹最近也在学规矩呢,我娘觉得就我们几个太单调,正打算找些人一起教。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跟娘说说,让令妹们一起来王府学习规矩怎么样?”
她说完又怕李武拒绝,急忙补了一句:“不用每天都去,隔几天轮换一次就行。”
还有这种好事?
李武心里暗喜。
先不说去王府能听徐妙云的教诲,将来也算是一种资历。
从历史来看,徐皇后也是个厉害的人物,跟着她耳濡目染,肯定能学到不少。
想到这里,李武说:“实不相瞒,郡主提议确实很好,只是不知道是否合适?要是合适的话,那就麻烦郡主了。”
朱玉英大方地拍拍胸口:“这不算麻烦。”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等以后我找到些有趣的东西,一定送到王府当作谢礼。”
李武笑着说。
朱玉英眼睛再次一亮,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下个月十五是我的生日。”
李武略一计算,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准备,便点头答应:“没问题,到时候我一定会给你一件称心如意的东西。”
朱玉英今年十四岁,比李武的两个妹妹大一岁,但在李武看来,不管多么娇贵,她终究还是个小女孩,自己脑海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肯定能让这个小女孩开怀。
“那就这么定了。”
朱玉英开心地说。
李武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环顾四周,觉得在这种地方谈话不太妥当,便提议:“我家就在这条巷子里,郡主要不要去我家看看我的两个妹妹?”
朱玉英心动了,转头往巷子里瞄了一眼,但转回来时,眼神中带着些许失落。
李武摇头拒绝了朱玉英的邀请,说自己这几日正在学习礼仪规矩,不能在外久留。
朱玉英听后略显失望,李武却笑着宽慰她,说以后她跟自己四妹五妹熟悉了,随时都可以来找她们玩。
朱玉英听罢,稍作思考,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
两人又寒暄几句后,各自告退。
李武满心欢喜地往家里赶,他认为自己为四妹五妹找到了一生受益的宝贵资源——谁能想到将来她们出嫁时,谁还会质疑她们的教养?毕竟她们头顶有徐皇后这座大靠山。
另一边,朱玉英回到王府后,一到门口便下了轿子,将小侍女及抬轿的四人叫到身边。
她眯起眼睛,装作严厉地警告众人,如果今日之事泄露出去,定会让她们成为狼群中的食物。
接着,她更是恐吓小侍女,若出了差错,必让她生不如死。
众人慌忙表示绝不敢违抗。
朱玉英审视一番众人后,才满意地往自己院落走去,步伐轻快得仿佛踏在云端,只因为刚刚见到李武并与其交谈了几句。
然而,在朱玉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
那小侍女悄悄去了徐妙云那里报告情况;而抬轿的四人则转身去找朱棣。
终究,再亲近的人也无法完全避开朱棣夫妇的耳目,即便这个小丫头再值得信赖。
不过,无论他们如何汇报,最终都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后果。
不过也罢,王家选婿并不过于挑剔出身。
毕竟没人比他们家更高贵,而且看李武平日也没有什么不良记录,这倒是一桩好事。
她最害怕的是女儿被某些人。
徐妙云左思右想,胡思乱想了一阵,不知过了多久,再抬起头时天已黑。
看见朱棣还没回来,她想了想,简单整理了一下仪容,带着随行的人前往朱棣的办公之地。
而朱棣在得知消息后,思索片刻又继续埋头处理公务。
今年事情特别多,不仅要妥善安置被俘的蒙古士兵及牲畜,还得密切留意蒙古各部的动态。
其中关于如何处置被俘蒙古士兵的问题,朱棣尤为重视。
整编的蒙古骑兵战斗力远胜分散的队伍,但保持整编就意味着可能面临抱团排外、难以驾驭的风险。
朱棣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不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