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什么让他们去说,总好过一辈子委屈。”
……
与二贤订婚的是燕山左护卫百户倪谅的次子倪昱。
李武二人到访倪家,仅看大门,就知道这家境不错,进入后还有仆人丫鬟伺候,想必倪昱过着少爷般的生活。
被管家引进大厅,坐了小半个时辰,倪谅才带着倪昱出来见客。
李武并未表现出不满,寒暄之后重新落座,他并不急着说话,倪家若要退婚,总得有个说法,他愿意听。
倪谅取出婚书,递给了李武,平静得仿佛在谈一件普通的小事。”想必你们也清楚我们的想法,咱们各自收回婚书,这段姻缘就此结束。”
李武接过婚书,仔细端详着。
过了片刻。
又过了片刻。
再过片刻。
始终未发一言,直至倪谅之子倪昱按捺不住,不耐烦地催促:“说话啊,难道哑巴了不成?”
老三愤然握紧拳头,欲待回应,李武却放下婚书,凝视倪谅问道:“舍妹是否哪里有误?”
倪谅一直在暗中观察李武,冷静从容,这般沉稳的年轻人实属难得,不过无论怎样,这婚事是非退不可。
“我们皆为军人,也不绕弯子了,小儿近日考取秀才,蒙燕王恩准,可继续参加科举,因此小儿今后无需从军。”
“然后呢?”
李武瞥了眼倪昱,的确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
倪昱早已对李武不满,闻言嗤笑:“还有何后话?我即将另立门户,恢复平民身份,军户与平民不得通婚,这点规矩你应该懂,识趣的话尽早归还婚书,免得闹到指挥使司。”
呵。
够强势。
果然以为找到了更优的选择,便急不可耐地想退婚,全然不顾及他人声誉如何。
此时倪谅的妻子因外出归来,正好遇见厅堂中的李武兄弟,皱眉道:“怎还不送走?若不成,给些银两便是,莫让这衰败的军户耽误了昱儿的前程。”
李武兄弟尚未有所反应。
倪昱抢先开口:“还想钱?没有!大不了告到指挥使司。”
老三终是忍无可忍,站出来说道:“呸!读书有何稀奇?当我们稀罕你这门亲事?还说什么军户破败,好像你们不是军户一样,从未见过如此忘本之人。”
此话一出,倪谅之妻面色大变。
李武虽觉痛快,仍拉住老三。
他看着倪谅道:“倪大人,真以为从文更好,才愿弃婚?”
倪谅此刻也摆出冷脸,淡淡地道:“彼此彼此,太平盛世之下,谁乐意当兵?实不相瞒,我也正打算调任应天府。”
好一个谁愿意从武。
太平年月里,即便六品的百户也难以企及七品县令的地位。
可这当真算得上太平盛世吗?
朱元璋虽然看似期盼下一位是位文治之君,但他逝后许多事便不由他掌控。
李武清楚历史,倪谅本该前途无量的燕王护卫百户,竟未考虑好好追随燕王,反而让儿子投身学问,实在荒唐。
就算文官的顶峰再高,能比得上武将封侯的荣耀吗?
更何况靖难之役,其功绩几乎可与开国相比,且难度远低于前者,从耿炳文到李景隆,说他们是敷衍了事都不为过。
错失这样的机会,却去追逐虚幻的科举之路,岂不是愚蠢至极?
想到这里,李武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一丝轻蔑逐渐浮现。
这样的家庭,也不值得二贤嫁入。
李武站起身子,不卑不亢地说道:
“退婚不成问题,此事我答应了。
然而此事并非我妹妹的过错,她无辜受此波折,即便我不堪,日后也定会以怨报怨。
此外,我还有一句话赠予倪大人:你的选择实在欠妥,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说完,李武叫上老三,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
身后,倪昱冷哼一声:“还谈什么未来?你连个小旗都斗不过,述职时差点被挤垮,也好意思威胁他人。”
老三听罢,想转身反驳。
李武笑着摇了摇头,正如他所言,且看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