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镇海王1002大明镇海王 - 百度 > 第8章 出征(第1页)

第8章 出征(第1页)

洪武帝因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多次侵扰边境,派遣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再度北伐。

此次出征,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任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任左右参将,领兵随行。

圣旨命定远侯王弼统率山西兵归晋王指挥,其余皆听燕王朱棣调度。

旨意快马加鞭,初五夜晚抵达燕王府,落入朱棣手中。

朱棣紧握旨意,激动得双手发抖。

他独自一人关在房内,反复阅读着这份让他挂帅的圣旨。

他抬起头,眼眶微红。

这一刻,他等了很久。

回想起洪武十三年,他正值青春年少,被封为北平藩王。

当时,他满心期待能有所作为,然而这十年间,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人驰骋沙场。

二十一岁时,他看到沐英从陕西出征,快速进军,包围并俘虏了脱火赤,全国上下欢呼雀跃,迎接胜利归来的沐英。

那时,没人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皇子。

洪武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再次目睹沐英从北平出发,夺取高州、嵩州、全宁,渡过胪朐河,所向披靡。

二十五岁时,他目送冯胜率领二十万大军击败纳哈出,拿下辽东。

二十九岁时,他看着蓝玉带领十五万大军远征捕鱼儿海,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

这些场景,对从小就浸润军旅的朱棣来说,每一次都是煎熬。

看到别人建立功业而自己无缘参与,那种失落就像普通人失去百万家产般痛苦。

他心生嫉妒,也坚信自己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但偏偏朱元璋从未给予他这样的机会。

如今,机会终于降临。

这一次,他要打得精彩绝伦,让父皇、天下人,以及自己的兄长们知道,世间还有一位朱老四,能够在北方草原纵横驰骋。

朱棣极力克制内心的激动,但最终还是忍不住,朝着门外喊道:“现在去庆寿寺请道衍大师前来。”

门外的人领命离开。

庆寿寺,又称双塔寺,其主持正是道衍。

不过道衍并非寻常僧侣,他曾拜席应真为师,研习阴阳术数,又与儒释道三家的学者交好,可谓博通三教,胸怀大志。

然而学成之后,天下已太平,他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

后来结识燕王朱棣,发现对方虽然身为皇子,却怀才不遇,于是主动追随朱棣来到北平。

他知道,朱棣可能是自己施展抱负的唯一机会。

这一晚,他早就听说有快马进入燕王府,因此早早整理好一切,静候朱棣召唤。

待到燕王府派人前来,道衍立即起身,没有片刻迟疑,随来人前往燕王府。

很快。

道衍抵达燕王府,随后由内侍引导至朱棣的书房。

朱棣在书房焦急等待已久,一见到道衍,顾不上让他坐下,便将接收到的旨意详细讲述一遍。

道衍安静地听完,却没有立刻发表出征的意见,而是目光闪烁,沉思片刻后问道:“晋王担任西路军?”

“有何不妥?”

明月照耀下,燕王府书房内灯火摇曳。

道衍缓缓提及分兵两路的顾虑,言语间隐约担忧晋王急于建功,不肯协作。

这并非毫无道理,那些年长的亲王们,又有谁能真心服从彼此?昔日连太子朱标都被他们暗中算计,更别提其他几位了。

道衍随后又道:“此事暂且不论,依我之见,圣上或许借此考察两位殿下。

若此次北伐,晋王凯旋而归,而殿下却无寸功,那后果如何,殿下是否想过?”

朱棣原本平静的态度因这句话微微动摇,拳头悄然握紧。

眼看他国能有所斩获,自己内心已满是艳羡。

一旦良机落入晋王手中,他宁可一死也不愿错失。

---

深夜,燕王府书房灯火明灭不定。

朱棣与道衍密谈的内容无人知晓,但次日,朱棣便召集麾下武将商议北征事务。

此次北伐,朱元璋并未提供太多情报,所有决策全由朱棣这位统帅亲自部署。

众将商讨片刻,却发现并无太多可议之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