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虽有不愿,但此刻也只能遵从,陆续离去。
待阿鲁帖木儿离开后,李武略显忧虑地问:“他会做出什么极端之事吗?”
薛斌笑着摆手道:“无需担忧,他不敢轻举妄动。
此事殿下已知晓,有人监视着他。
只要他稍有异动,中卫与左卫便会立即行动,将他彻底抹杀于此。”
李武听后安心不少,今日总算扬眉吐气,以后在营中也不必再害怕有人无端刁难。
薛斌又笑了笑道:“接下来交给我处理,只需他收敛嚣张气焰,不出一个月,我定叫他毫无兵卒可用!”
……
右卫之事告一段落后,不过一个时辰,朱棣便收到消息。
他放下手中的事务,放声大笑,仿佛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甚至起身来回踱步,情绪高涨。
这种感觉犹如顽疾得愈、骨鲠在喉尽去,令他连呼吸都觉得畅快。
回想起最初听说阿鲁帖木儿到来时的情景,朱棣满心懊恼,就如同吞了苍蝇一般。
自己觊觎已久的猎物即将入手,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所幸结局圆满,那块肥肉终究还是掉进了他的锅里。
朱棣再次仔细阅读了手上的文书,目光最终停留在“李武”
二字上。
这小子总是出人意表,总能做出令人惊喜之举。
朱棣不得不承认,此人的才智确实超群,在众人困于纷乱之时,他总能迅速理清思路,果断行事。
看看,才几天工夫,便与薛斌联手掌控了局面。
要不要再赏他些什么?正思索间,脑海中忽然闪过朱玉英的身影,朱棣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赏?
赏个鬼!
……
世间的美好有时也会掺杂瑕疵,如今在朱棣心中,李武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偏偏生了虫子。
这不是苹果的错,却难免让人迁怒于它。
朱棣长叹一声,将信递给身旁的近侍,嘱咐道:“把这个送去给道衍大师。”
道衍大师对朱棣治理北平军务至关重要,因此朱棣身边可用之人有何特长,通常都会坦诚告知道衍大师。
这样便于两人商议要事时,道衍大师能提供精准有效的建议。
朱棣正准备专注于公文,忽闻门外有消息传来,说是辽东有人来访。
他顿时来了精神,急促地吩咐将人带进来。
近几年辽东事务繁杂,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比小说还要跌宕起伏,这使得他对辽东的关注倍增。
随着访客的叙述,朱棣愤怒地拍案而起。
有些人就像不守规矩的狗,挨打时摇尾乞怜,稍后便又故态复萌。
去年朱棣亲自巡视大宁、全宁等地,四月设立了全宁卫,并委任投降明朝的捏怯来担任指挥使。
但同为降明的孛儿只斤·失烈门受也速迭儿的影响,八月时杀害了捏怯来,导致全宁卫名存实亡。
更糟糕的是,此事甚至牵连到了前北元的辽王阿扎失里。
如今阿扎失里已担任大明的泰宁卫指挥使。
泰宁卫正是后来著名的朵颜三卫之一,又称兀良哈三卫。
若阿扎失里背叛明朝回归蒙古,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不久之后又要派兵辽东。
一旦辽东动荡,北平也将不得安宁。
朱棣正在苦恼间,忽然自嘲一笑,看来无需等待辽东是否安定,北平这边就得有所行动了。
因为访客提到,在阿扎失里的属下中有一名暗谍,报告说阿扎失里暗中派遣人员进入了北平城。
这些人究竟有何意图?
朱棣目光深邃,陷入沉思。
……
与此同时,燕王府后院附近开设了一个类似小教室的空间。
这个小教室布置得与众不同,没有传统书堂的严肃氛围,反而充满了一种女性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