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香港中环的渣打银行总部,正陷入汇丰系与何氏财团的夹击。早在半年前,何风云就与汇丰沈大班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出资百亿美元发起收购。借助何氏船王在港岛的深厚人脉,这场闪电战打得渣打措手不及,当170亿英镑市值的百年老店遭遇股权分散的致命伤,面对溢价30%的收购要约,中小股东们争先恐后地交出了股权凭证。
当金市硝烟散尽时,双方斩获52。4%的渣打银行控股权。汇丰系虽然出力颇多,但精明的何氏早就在协议中埋下伏笔,确保即便未来与汇丰拆伙,核心利益仍牢牢攥在掌心。
股权重组方案敲定后,在何船王与汇丰银行全力支持下,何风云将所持股权精密拆解为四大板块。
首当其冲的是新成立的亚洲资本,何风云通过这家公司持有18。4%股权,稳坐明面上的头把交椅。
表面布局上,环球航运注资的环球资本占股7。2%,和记黄埔旗下的和黄投资持股6。4%,凤凰投资则拿下5。8%份额。
汇丰银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代为持有余下14。6%股权。
这套精密设计的股权架构,实为应对银行私有化的潜在风险。毕竟储户绝不会放心将毕生积蓄存放在私人保险柜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必须建立在透明监管之上。这也解释了为何现代金融体系普遍禁止银行私有化。
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亚洲资本在内的四大投资主体,实际控制权始终攥在何风云掌心。汇丰银行操刀的股权架构堪称艺术,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做,四家明面公司背后,还盘踞着二十余家关联企业,彼此通过交叉持股织就天罗地网。
以环球资本与和黄投资为例,虽然挂着航运巨头和地产大亨的名号,但实际注资比例不足挂齿,同时还有股权回购条款限制。
五年光阴转瞬即逝,何风云开始着手转让名下两家上市公司,同时筹备新产业的接盘计划。在此期间他将频繁操作股权置换,推动部分企业完成清算或转型。
虽然汇丰银行清楚何氏才是幕后操盘手,但要摸清错综复杂的股权架构,简直像破解迷宫般困难。汇丰持有的14。6%股权将在次年划归亚洲资本,而渣打银行也将南非标准银行的股份转售给汇丰。
这些资本运作都是何船王与汇丰高层敲定的方案,何风云本人只是接到了一通告知电话。
此刻青年正伏案整理战果。经过半个月的精密核算,黄金期货市场的最终收益定格在143亿8952万美元。他划出952万作为团队奖金,普通成员每人分得20万美金,三位组长各自斩获百万酬劳。
虽然这笔钱与何风云的收益相比只是零头,但足以让这些年轻人实现阶级跨越。在那个年代,手握百万美金完全能跻身新贵阶层。但对何风云来说,这些支出不过是洒洒水的小钱。
至此,他在贵金属市场的总盈利突破18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最初投入的10亿本金。此外他还提前结清了沃尔玛的1亿贷款。
不过由于一些仍留持的合约,实际到账金额略有出入,目前可支配资金约120亿美元。另有65亿已与汇丰达成协议,将共同完成对渣打银行的股权收购。
得知何风云直接掏出65亿,沈弼十分震惊。他原想着汇丰出大头,自己这边凑三十亿,何家再拿二十亿,五十亿美金足够在渣打董事会横着走。哪料到这个年轻人直接把筹码翻倍,硬生生把牌桌掀了个底朝天。
沈弼当即拍板追加投资。双方最终凑出百亿美金,在上演了轰动港岛的并购案。
此时的美国,何风云将在美总部定在西海岸后,洛杉矶后勤团队负责人露西物色好洛杉矶写字楼,准备租用。
至于为什么选择租楼而不是购买,则是因为何风云正与市政厅谈判,打算在市中心拿地打造包含体育场馆、商业街和超高层建筑的综合体项目。
对外宣称的总投资额高达百亿美金!
不过这不过是给政府画的大饼。
首先整个工程会分三期开发,资金压力分散到十年周期;其次地产行业向来靠银行杠杆运作,而他恰好掌握着融资渠道;
再者未来十年美元持续走强,届时百亿身家的含金量可比现在缩水不少。
而他,只需要先把这张蓝图描绘得足够诱人。
果然,当何风云的百亿投资计划传到市政厅,立刻引起强烈反响,官员们迫不及待要安排会面。
但刚落地美国的何风云没在洛杉矶久留,转头就飞往纽约。
尽管在他预料之内,但这个消息仍然足够重磅——亨特兄弟,即将面临破产。
何风云已经提前引爆了白银市场的雷,但这对兄弟依然撑到了三月中旬。
不过仔细想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何风云的入场,导致亨特兄弟在初期购买期货的花费大大减少。
虽然这些资金后来被自己慢慢掏空,可账上余钱还是比前世同期多出不少。就像被强行续命的病人,亨特兄弟硬是多扛了两个月,把银价顶到了骇人听闻的70美元天价。
这对赌红眼的兄弟到这份上还不肯收手,结果招来华盛顿的铁拳制裁,连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也顺水推舟对付亨特,最终银价一如前世,彻底崩盘。亨特兄弟同样重蹈前世覆辙,一败涂地。
而此刻,纽约希尔顿酒店的套房里,何风云见到了这场白银风暴的中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