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个理。”何船王冷哼一声,“但沈弼今天话里话外透着意思,汇丰要给李黄瓜撑腰。港府不乐见咱们在地产圈一家独大。”
吴光照皱紧眉头:“李黄瓜那边,搭上总督府了?”
“未必。”何风云突然轻笑,“比起咱们何霍两家,李黄瓜对北边态度暧昧,这才是港府看中的。他们想扶植批敢跟大陆唱对台戏的财阀。”
多年来商界总将李黄瓜奉为现金流王者,坊间传闻其随时能调动四五十亿资金进行并购。但回溯其发迹历程,1979年收购和黄时实际仅动用6。2亿港币,且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直到1985年港灯收购案,才真正展现29亿现金流的实力。
明眼人都清楚,李黄瓜与汇丰系建立的深度绑定,才是其获得持续信贷支持的关键。在何风云看来,这位商界巨擘从不属于任何固定阵营,更像是深谙时势的资本操盘手——如同敏锐的猎手始终追随政策风向标。因此当沈弼重新将其纳入麾下,完全在预料之中。
“这……”
吴光耀在商战谋略上颇有建树,但涉及政治博弈便显得力不从心。何爵士显然对这类话题兴致不高,转头询问何风云的看法。
“只需让会德丰保持观望即可。在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前,任何大动作都需谨慎。”
“会德丰持有的港岛地块区位优势不足,我的目标始终是怡和系核心资产——置地公司!”
何风云冷静分析道。经过详尽调研,会德丰在四大洋行中综合实力确实垫底,其港岛土地储备多集中在非核心区域。传统四大洋行中,怡和系凭借置地公司掌控中环黄金地段,旗下九龙仓更是维多利亚港门户要塞。
和记黄埔虽通过合并黄埔船坞实现土地储备跃升,但祁德尊时代的激进扩张埋下隐患。相较而言,太古与会德丰的优质资产明显逊色。
吴光昭探身发问:“阿云对怡和置地有想法?”
话音未落,二姐夫自己先摆了摆手,“九龙仓那次已经让怡和长了记性,现在他们搞交叉持股,外人根本插不进手。”
“收购?”何风云嘴角扬起玩味弧度:“有这个必要吗?“等中英谈判尘埃落定,怡和这柄插在香江的英伦刺刀,要么拔腿跑路,要么等着被连根拔起。”
这家百年洋行堪称殖民史的活化石——当年鸦片战争爆发,怡和创始人威廉·渣甸正是幕后推手之一。从走私鸦片到倒卖文物,但凡能吸血的勾当,怡和永远冲在最前头。
“其他三大行顶多是分杯羹,怡和可是端着锅直接上桌。如今要掀桌子了,你说他们慌不慌?”
前世记忆里,怡和确实在九七前脚底抹油迁往狮城。但这一世局势骤变——何风云在东南亚布下的暗棋早已生根发芽,只待时机成熟便能收网。他要的不是趁火打劫,而是让怡和捧着家当求他接盘。
何船王略微叹息。作为传统实业家,他向来不喜这种剑走偏锋的路数。可现在的儿子与多个国家紧密合作,饶是叱咤商海半生的老船王,此刻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何船王此次北上,从齐河的话语里听出官方对何风云的倚重远超自己,连这位高层都称赞他养了个有出息的儿子。
更令他震动的是,为解决基建工程兵安置难题,这小子竟一口气接收了十万人员——这般手笔,连他这个见惯风浪的老船王都暗自咋舌,实在想不通儿子哪来的底气同时运作这么多项目。
“会德丰,真要放给李黄瓜吗?”老船王状似随意地发问。
“转手对象不重要。不过您先跟张家透个风,只要他们肯出让股权,咱们就溢价吃进。”
“至于汇丰那边——”何风云露出笑容,“他们让转给谁,咱们就转给谁!”
吴光照闻言,吃惊万分。
“阿云,你这是要讨好沈弼吗?“
他实在想不通,何风云怎会突然转变态度。连老船王都探究地望向儿子。
“父亲去跟沈弼谈,汇丰指谁咱们就卖给谁。”何风云竖起食指话锋一转,“但有个条件——”
“汇丰手里的国泰航空股份,必须转给何氏!”
老船王听罢眸中精光乍现,吴光照更是心头剧震。直到此刻他才恍然,原来何风云兜这么大圈子,竟是冲着太古洋行碗里的肥肉!
“你打算借此机会,将国泰吃下了?”
何风云嘴角微翘摇了下头:“太古攥着七成股权,国泰压根没上市的意思,咱们想吞下这块肥肉也没那么容易。不过,当股东未必非得一条心,虽然咱们手头只有三成股权,在国泰航空说不上话,但股东该有的权利一样不少。查账分红要报表,重大决策要报备,这些门道足够摸清他们底细。”
先取股权,缓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