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亮剑大别山文旅项目 > 第81章 县城管理(第1页)

第81章 县城管理(第1页)

第一章城墙下的课堂

晨光熹微,平安县城墙的缺口处已经聚集了三十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刚从延安派来的学生干部,也有本地选拔的积极分子,甚至还有两个从日军监狱救出来的原县政府文书。陈长安站在半截残破的城垛上,手里拿着块青砖。

"今天第一课,就从这块砖开始。"陈长安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举起砖块,阳光穿过砖孔,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从日军忠灵塔地基里挖出来的明代城砖,上面有万历二十三年的铭文。"

人群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突然举手:"报告!我在县志上看到过,这应该是当年戚继光部修建的防御工事用砖。"

"很好。"陈长安点点头,"记住,管理县城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赵小川,今晚你把县志中关于城墙修建的部分抄录出来,明天给大家讲解。"

被点名的年轻人涨红了脸,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他原是县城书店的学徒,因为偷偷保护了一批古籍被现,差点被日军处决。

陈长安跳下城垛,带着学员们沿着城墙缓步前行。每走到一处破损,就停下来讲解:"这里需要留出射击孔,角度要向下倾斜度这里的夯土层要加入碎石增加强度"学员们有的在笔记本上飞记录,有的蹲下来用手丈量尺寸。

"管理城墙就像管理县城,"陈长安的声音随着晨风飘散,"既要坚固可靠,又要留出必要的通道和窗口。"

第二章夜校里的争论

县衙旧址的大院里,五盏煤油灯将临时教室照得通明。六十多名学员挤在长条木凳上,今晚的课程是"粮食配给与市场调节"。

"我反对开放自由市场!"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拍案而起,"现在粮食这么紧张,必须实行统购统销!"他是三团派来学习的炊事班长王大柱,手上还带着炊事班特有的烫伤疤痕。

角落里传来轻柔但坚定的女声:"可老百姓手里有余粮也不敢拿出来,这样反而加剧了短缺。"说话的是原县立女中学生林秀,她父亲被日军杀害后,她带着乡亲们在山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

教室里顿时分成两派争论起来。陈长安靠在门框上静静听着,直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怯生生地举起手。

"我我觉得可以分步走。"说话的是才十五岁的李二狗,他父亲是县城铁匠,被强征去给日军修枪械后再没回来。"先让老百姓用粮食换盐铁这些必需品,等大家放心了,再慢慢放开其他交易"

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望向陈长安。他走到黑板前,画了三个相连的圆圈:"王大柱说得对,林秀也没错,李二狗给出了具体方案。管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找到平衡点。"

那晚下课后,陈长安把三人留下来,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制定一份分阶段的粮食流通方案。

第三章田埂上的考试

春耕时节,陈长安把课堂搬到了田间。二十名学员挽着裤腿站在泥水里,面前摆着三块不同的田地。

"左边是张老汉家的地,中间是李寡妇家的,右边是村集体的试验田。"陈长安指着三块明显长势不同的麦苗,"今天考试题目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学员们分散开来,有的蹲下查看土壤,有的询问耕作的农民,有的甚至尝了尝田里的水。两个时辰后,答案渐渐明朗:

张老汉家儿子参军,缺乏劳力,耕作不及时;李寡妇家分了日军留下的耕牛,但不会用新式农具;村集体的地由几个年轻人负责,他们尝试了新的密植方法,但施肥不当。

"管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下命令。"陈长安抹了把脸上的泥水,"现在,每人负责帮助一户农民解决一个问题。三天后我要看成效。"

赵小川主动选了最困难的张老汉家。他组织学生帮工队,按劳力强弱排班;林秀教会了李寡妇使用新式犁;连最小的李二狗也想出了办法——他把村集体试验田多出的肥料分给了最需要的农户。

三天后的傍晚,陈长安站在田埂上,看着夕阳下绿油油的麦苗,对身边的李云龙说:"看,这才是真正的城墙。"

第四章作坊里的革新

铁匠铺里炉火通红,十名学员正在学习手工业改造。陈长安拿起一个刚打好的锄头:"这个重量分布不合理,农民用一天就会腰酸背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