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角落里突然传来冷笑:"纸上谈兵!"晋绥军联络官赵承绶捋着山羊胡,"没有枪杆子,你那些花架子"
"请看这个。"陈长安从文件袋抽出一张照片,"这是涉县接管第七天,老乡们自护送的粮队。"照片上,白老汉手持红缨枪站在粮仓前,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火把。
接过照片,突然瞪大眼睛:"这老汉""对,就是您当年在平江起义时救过的货郎张。"陈长安又抽出一页纸,"这是他儿子写的《公粮歌》,现在全县老乡都会唱。"
“八路军粮一斤半,鬼子来了全抢光,你打算怎么培养干部?"
"目前有三十七名知识青年在接受培训,但还远远不够"
"太慢,敌人不会给我们时间。"
陈长安感觉后背已经湿透。他翻开计划书最后一章:"其实有个应急办法。"手指点在那行加粗的字迹上——《旧政权人员甄别使用办法》。
四、惊雷
会场顿时炸开了锅。"让保甲长管我们的根据地?!""这是阶级投降主义!"
陈长安站着没动。他捡起被撞落的文件,轻轻掸去上面的尘土。这个动作莫名让他想起父亲——那个在长沙大火中为抢救学校账本而丧生的老会计。
"都安静!"李云龙突然踹翻凳子,"老子在涉县亲眼见过!那个被迫当保长的前私塾先生,现在带着学生帮咱们搞土改!"他扯开衣领,露出脖颈处的伤疤,"这枪眼是伪军打的,可给我带路端炮楼的就是他学生!"
"陈长安同志,你的干部培训班,规模扩大五倍。三个月?我给你三十天。"粉笔头在空中划出弧线,"第一期毕业生,要赶上夏季反扫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长安眼前突然浮现出那个燕京大学的学生兵。他想说教材不够,想说教师紧缺,却在抬头时看见破旧棉衣袖口露出的手腕——那上面有道狰狞的伤疤,是湘江战役留下的。
"保证完成任务!"他听见自己说。
五、星火
散会时已是深夜。陈长安站在崖畔,远眺着延安零星的灯火。山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是被服厂的女工们在连夜赶制夏装。
"给。"李云龙递来一个粗瓷碗,地瓜烧的烈味扑面而来,"你那计划书上沾的什么?"他指着文件角上的暗红痕迹。
陈长安没回答。他想起半个月前那个雨夜,护送文件的三个学生兵在滹沱河遭遇日军巡逻队。十八岁的张明远把文件塞进石缝,自己引开敌人时中的那枪。血浸透了包文件的油布,怎么洗都留痕迹。
"老陈,"李云龙突然正经起来,"你说等抗战胜利了,咱们这些拿枪的该怎么办?"
山风掠过崖边的野枣树,陈长安想起文件里夹着的那份名单。四十一个名字中,九个已经用红笔框了起来。他仰头灌下烈酒,喉头火辣辣地疼。
"会有人接替我们。"他指着远处后勤部的灯火,那个学生兵正在灯下修理桌椅,"拿枪的手,迟早要学着拿笔。"
第一颗晨星亮起来的时候,他们听见山脚下传来读书声——那是鲁艺学员在晨读。声音断断续续地飘上来,念的是《新xxx论》的段落。
李云龙突然笑了:"得,又一批火种。"他晃晃酒壶,"敬火种。"
陈长安举起碗。酒液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极了张明远牺牲前最后看见的那抹朝霞。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dududu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