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大哥,本县县令,特来拜访你。”东郭连江做了介绍。
“县令大人?”
谢正阳的目光落在东郭连海的脸上,抱拳道:“草民不认识县令大人,失礼了。”
东郭连海看见谢正阳一表人才,进退有节,印象分不错,也抱拳道:
“在下东郭连海,忝居县令一职,上任桃源县,刚刚两月。如今连月干旱,全县饥荒,乡间道途,多有饿死者。听说小兄弟养活了全村人,特来拜访,寻求安民之道。”
嘴上说得客气,东郭连海的心里却很怀疑。
这小子太年轻,真有谢松说的那么大本事?
谢正阳也很意外。
这县令看起来不错啊,彬彬有礼,还知道关心百姓。
狗官横行的年代,有这样的县令,简直是奇迹。
于是,谢正阳抱拳一笑:
“县令大人谬赞了,草民身在山野,只会打猎种地,哪里懂得什么安民之道?”
“打猎种地,让大家吃饱饭,便是安民之道。”
东郭连海正色说道:“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让全村人吃饱饭的。”
谢太公上前,笑眯眯地介绍起来。
还让县令参观大锅灶,品尝大食堂的狗尾草米糊肉羹。
宋力夫也来了,带着谢正阳做的弓弩,向东郭连海展示。
东郭连江是县尉,低级武将,对谢正阳的弓弩赞不绝口:
“这个弓弩做得非常精巧,用尽心机,只怕朝廷中的能工巧匠,也做不出这样的弓弩。”
谢正阳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这弓弩在谢正阳的眼里,只算是小孩玩具,根本就不算什么大威力的武器!
“谢兄弟,你果然不简单啊。”
一炷香之后,东郭连海已经了解了石塘村的情况,冲着谢正阳抱拳:
“谢兄弟年纪轻轻,屈居山野,实在可惜。本县正是用人之际,不知道谢兄弟是否愿意,去县里任职,帮我做事?”
谢正阳抱拳谢绝:“多谢大人好意,可我家里还有年幼的妹妹,生病的妻子,实在难以效命。”
“这么说,我是请不动你了。”
东郭连海有些失望,眼珠一转,忽然凑在谢正阳的耳边,低声说道:“兄弟,你去县里帮我做事,我就把你们村里的乡亲,全部放了。”
尼玛,要挟我?
刚才还以为你是个好官,看来也是个狗官!
谢正阳很不齿,正色说道:
“昔日,齐桓公见东郭野人,五次登门,方得一见;周公求贤,一饭而三吐哺,一浴而三握发。为何县令大人求贤,却不太一样?”
“谢兄弟,你是读书人啊。”
东郭连海大吃一惊,随即整衣鞠躬:“在下失言,在此赔罪,还请谢兄弟海涵。”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客人来访,周公求贤心切,把吃到嘴里的肉都吐了出来,出门迎客。
周公握发,说的是周公洗头的时候,客人来了,他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去会客。
这个大晟帝国,也有三皇五帝,也有夏商周和战国七雄,历史相似。
只是在西汉末年这里,发生了错乱,刘家丢了天下,换成了大晟王朝。
东郭连海是读书人,自然知道周公吐哺的典故,被谢正阳挤兑,只好道歉。
看见东郭连海赔罪了,谢正阳也抱拳一笑:
“县令大人欲求安民之道,是不是想让这一县百姓活下去?如果是这样,倒也简单。”
“简单?”
东郭兄弟惊愕,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