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元年(190)一月。
接到袁绍传发的檄文后,各地豪强坐观者有之,起兵者也有之,一时间风起云涌。
历史进入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副本剧情。其中起兵打出讨伐董卓旗号的有:
各镇诸侯分别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起人曹操,共计十八镇。
虽说是十八镇诸侯,但由于马腾身在西凉,不能来会盟,只是象征性地在西凉出兵助一下威,那边自然有镇守长安的牛辅抵挡。
而关东这边刘备本,就跟随公孙瓒而来,自己手下亦无甚士卒,故此所谓十八镇诸侯,其实只有十七镇是带兵前来的,而且所带士卒均不多,但东拼西凑起来亦有十余万近二十万,算是可以和董卓分庭抗礼吧。
董卓这边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关东各诸侯有异动,不停地派出说客去分化各诸侯,可惜一个多月下来,各方诸侯都会盟了,也不见得成功分化了哪位。
如今的天下形势不同于秦朝末年,秦末天下诸侯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共识和基础,倘若秦二世采用如今,董卓的分化之策,秦朝还真有拼一把的把握,也许会有三世也说不定。
而东汉末年形势则是不同的,大汉四百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忠君爱国那是深入骨髓和血液中的,大部分人对大汉朝,还是很有归属感的,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
即便有个把诸侯,有野心,但是如果没有人支持,那也玩不来,所以讨伐董卓就成为了一种,塑造统一战线的政治正确。
袁绍与王匡进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名义上属于张邈军下;
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一时间诸侯之势甚盛。
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郎中令李儒,毒弘农王杀刘辩,以绝人望,断绝桥瑁等诸侯,反董联军的政治根基。
西晋末年,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就是为了,以绝天下之望,毒杀了当朝太子司马谲。
广陵郡功曹臧洪,也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之前也许是虚张声势,如今是真的了。
等各诸侯向酸枣汇合后,众人都打算推举了袁绍为盟主,而袁绍则是迟迟不肯接受。等公孙瓒到了后,一起歃血为盟再说。
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了,不是我非要当这个盟主,是众人都推举,无奈之下才当的,不要以为这是做婊子立牌坊,自己争来的,和大家共同认可的,地位稳固性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乃大争也。
随着诸侯的陆续到来,一时间关东联军声势浩大,震慑天下人心,同时董卓也紧张的不得了,他也是人,他也有喜怒,以及恐惧。
“诸位将军,可否听我一言。”吵吵闹闹的帐篷内,忽然一个人声音明显高出一筹。
袁熙闻言也是一奇,被从记忆中拉了回来,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去。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见众人都朝着自己望来,慢慢站起身,说道:“咱们今天是奉了大义才汇聚以此,可大家都来半天了,除了叙叙旧,啥事没有干出,诸位不觉得少些什么吗?”
众人都是一愣,袁熙却是微微一笑,心道此人能身处喧闹中,而不乱心智,倒也难得。
“咱们今天共聚于此,是为了攻打国贼董卓,可咱们现在兵马混乱,号令不一,长此下去,若无一个英明的领导,恐不是那兵强马壮的董贼对手,因此在下觉得,诸位将军,是不是该推选一个盟主出来?然后约束约束,再商讨进兵事宜?毕竟蛇不可无头不是!”
“理应如是!我曹孟德附议!”王匡话音刚落,一边就传来一个雄浑的声音,众人看去,却是款待众人的曹操。
他倒不是人为袁绍最合适,而是袁绍当盟主,大家能够最大限度的团结在一起,难道他不想当吗,有人比他更有军事才能吗,没有。
但是没有办法,此时曹操名望身份地位,都上不了台面,如今也就袁绍勉强凑合,至于其他人就更别说了,还不如袁绍呢,只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了。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袁本初是这次的发起人,又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我朝名相之裔,我曹孟德觉得他可为盟主。”
袁熙明显感觉到,父亲袁绍听到曹操说这话时,他的身子都颤了一下,然后听他急忙道:“孟德兄何出此言,此次汇聚洛阳,大家都是当世豪杰,当选威望持重的人来为盟主,我袁本初,万万不行!折煞我了!”
曹操鼻息微微哼着,没有说话,可他不说,不代表大家不说,在坐的虽然都是日后的割据一方的豪强,可这个时候轮取名声,威望,地位。还真没有个像样的。
所以大家微一思量,既然自己等人这辈不行,那也只能找有上辈子有威望的人了。
一番寻思下来,大家忽然发现,曹操的说还是很准,除了袁绍,这里也就袁术合适,但是袁绍是发起人,所以理应还是袁绍最合适。
于是众人纷纷说道:“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我等附议!”
袁绍可谓是赚足了面子,推辞再三之后,才应下,知道为何曹丕后来篡位,三让了吧,这就是所谓的三让靡高,以及刘备的三让徐州,未尝不是从袁绍这里开的头。
乃至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两朝交替空挡,国家群龙无首,晋王司马睿也是采用了,袁绍这三让的政治手段,才正式登上帝位,并得到天下人心认可的。
看到大势已定,袁熙也是松了口气,袁术可是袁家嫡亲,两人都在场的话,袁绍和袁术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出名,谁为盟主还真不好说,所幸自己父亲比二叔靠谱一点。
虽然袁熙觉得,最后应该还是袁绍当为盟主,毕竟有曹操这个西园故友在,但是现在经过自己这么一挑动,明显发起人的身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最起码表面上如是!
这一手的作用倒是慢慢显现出来了,果然敢为天下先者,迟螃蟹,至于第二,第三什么的,只能喝凉水了,这就是首发效应。
众人商谈一番,约好明天起誓,一众诸侯才纷纷回到了自己所部之中。
袁熙跟着袁绍刚回营帐,袁绍就猛地哈哈大笑起来,回头冲着袁熙道:“显奕,这次你可是帮了为父大忙啊,我跟袁公路斗了这么长时间,这次众人举荐我为盟主,你当时看他到脸色了吗?哈哈。”
说着袁绍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唉自己这傻老爹哎,您这样和被立为世子后,抱着辛毗大喜的曹丕有什么区别呢,和美帝鹰酱一样。
袁熙自然不敢邀功,只是在一边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