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祈撒开她的手,发觉她手腕红了一片。
他眼里有愧色,“我失态了。”这个消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惊。
“天衍五十,大道四九,人遁其一。”沈佳音想说的是,一切都不是定数。
“他是我舅舅。”
谁?泰和帝?
这下换做沈佳音震惊住了,满朝上下都不满绣衣卫的铁血手腕,对萧祈的猜测只多不少。
萧祈身边近亲族眷一个都没,没人知道萧祈身份,只知道萧祈深得陛下信赖,是个奸臣谗臣。
萧祈又追问了不少,关于泰和帝驾崩的详细事。
沈佳音知道的不多,只说是突然驾崩。
“罢了,两年足够,”萧祈陷入冗长沉默,再往后,是舅舅不愿看到满目疮痍,山河破碎,还有他在史书中被骂亡国之君。
“你若是男子,必当有一番功绩。”萧祈颇为惋惜。
她能知晓未发生之事,在这个逐渐崩乱的世道下,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沈佳音问他,“女子不行么?”
“会很难。”
是很难,她想要立女户,户部迟迟不肯批,更别说其他事情。
沈佳音一直想问,“翊阳长公主和亲多年,陛下为何突然想让她回来省亲。”
按萧祈说的,国库已经难以为继,穷到在斟酌克扣士兵军饷,还是加重赋税,哪一项跟不容易引起暴动。
这个时候,还花费大量钱财,去出使北齐,单是国礼这一项,就是天大的花销。
“可能是……姐弟情深。”萧祈没敢对上她灼灼的眸光。
曲江池,琼林宴。
朝廷替景太子平反,牵连不少官员。
这些空缺,漏几个到中举之人头上,都要磕破头跪谢天恩浩荡。
“周卿的策论写得极好,朕喊来丞相和六部尚书议过后,连颁了十几条诏令到各州县。”
泰和帝对周淮景很满意。
丞相和六部尚书齐声称赞,“大雍人才辈出,天佑陛下。”
常乐公主在吃着樱桃,“父皇要好好赏个官给他,他寒门出来,肯定更能为百姓做实事,替父皇解忧。”
周淮景的策论她看过,写的极好,不是辞藻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
若不是周淮景和沈家关系好,她会大力推举。
泰和帝正是如此想,“擢升三品礼部侍郎,专司赋税财政,加御书房行走,周卿大胆地去做,有事朕给你兜着。”
提到赋税,就有御史上前添堵,“陛下既要抓财政,就别让翊阳长公主回来省亲,可为朝廷省出两成赋税。”
常乐公主质问,“翊阳姑姑为国和亲二十多载,功绩斐然,思念故土,你们也要加以阻拦吗?”
泰和帝欣慰这些女儿里,常乐最懂他。
常乐说完功绩,泰和帝一锤定音,“翊阳长公主之事,不许再议!”
瞧着科举选出的状元模样俊俏,泰和帝转移话题,“周卿可有婚配?”
“未曾。”
“朕给你挑一个。”泰和帝笑呵呵地做起月老。
指腹摩挲着玉扳指,沉吟半天,泰和帝半天也没想出适龄的皇族女眷。
“女儿有一个人选。”说话的是常乐公主。
泰和帝问起,“何人?”
常乐公主笑着说,“锦昭妹妹,过完端午就及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