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原指传统料理,后指励志文学。
那是孟初初三、孟寄宁初一时的事。
升入初中后,孟寄宁参加了学校广播站。在一些父母眼里,播音、组织节目,都是“不务正业”,像孟初这样,整天埋头学习的,才是模范孩子。
然而孟长青不这么想。他支持孟寄宁的所有爱好,还专门把广播节目录下来,跑客户的时候,在车里放。
孟初觉得,这个家里,如果没有他,该是多么温馨、多么令人羡慕。所有人都爱着彼此。
而他此生,大概是融不进去了。
就在他对家庭温暖近乎绝望的时候,上天给了他一丝曙光。
春天的一个周末,孟长青把两个孩子叫到客厅,郑重地说,想让他们见一个人。
一位女士。
她叫唐宛,是亲戚介绍认识的,比他大两岁,离过一次婚,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平常不回来。
他们已经处了小半年,彼此都觉得不错,她想见见他的孩子,今天他们就是要去和这位唐女士吃饭。
孟初难得看父亲穿上新衣服,笔挺的大衣没有一丝褶皱。这几年,他一个人的工资供两个孩子,几乎没有给自己买过东西。孟长青年轻时眉眼浓秀、鼻梁高挺,是典型的中式美男子。经过岁月和生活的摧残,脸型和身材走样了一些,但好好打扮一番,还称得上俊朗。
而孟初,也获得了一件很有质感的外套。
这几年正是长个子的时候,隔三岔五,衣服就不合身了。家里困难,经常只能穿亲戚淘汰下来的。
这回的外套摸起来质感就不一样,穿在身上,他好像都洋气了一些。
而孟寄宁,从父亲说出“唐宛”这个名字开始,就一直沉着脸,拿到新衣服也不穿,往沙发上一甩,丢下一句“我不去”,就回到卧室,砰地关上门。
客厅里的光线变暗了,孟长青望着房门,脸上皱纹斑驳,仿佛一刹那老了十岁。
他低下头,走到沙发旁,把儿子丢掉的衣服捡起来,小心叠好。
孟初看着父亲,忽然感觉对方高大的身躯矮了下来,那种深刻的无力和落寞,让他的心软了下来。他走到孟长青身边,说:“爸,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孟长青直起身,惊讶地看着他,蓦然意识到长子已经这样高了。良久,他点了点头,拍拍孟初的肩:“谢谢你啊,儿子。”
在那一刻,生平第一次,孟初觉得,自己和父亲形成了同盟。
之后,经过孟长青苦劝,孟寄宁最终还是黑着脸,从房间里出来了。他穿上新衣服,闷头坐进车里,一路上没说一句话。
到了吃饭的地方,孟初见到了唐宛。她说话慢条斯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看起来有学问又温和。
她夸两个孩子长得好看,孟寄宁盯着桌面,没吭一声。孟长青让他打招呼,他也不张嘴。
“对不起啊,”孟长青抱歉地说,“这孩子平常不这样。”
确实,孟初从没看见孟寄宁这样沉默。往常,不等对方开口,孟寄宁就笑着问好,还说出一堆甜言蜜语了。
而在这顿饭里,他的表情始终冰冷、充满敌意。唐宛问了他几句话,他只顾着喝水,都被孟长青接过来回答了。
在这个饭局里,孟初竟然才是合群的那个。因为孟寄宁太不配合,唐宛对孟初的详尽而友善的回答,几乎是感激了。
好好的一顿饭,气氛被孟寄宁破坏到这个程度,一向溺爱儿子的孟长青都坐不住了,他让孟寄宁起来,跟他去外面谈谈。
孟初看着父子二人走到餐厅外,一个怒气冲冲,一个冷漠疏离,像是要吵起来。
面对这样尴尬的场景,他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他的机会来了。
孟寄宁这样反对父亲再婚,他们肯定是要闹矛盾的。而他的支持,就显得难得可贵。
父亲一定会感谢他,更重要的是,要是这门婚事成了,唐宛一定会站在他这边。
对唐宛来说,孟寄宁和他都不是亲生的,那她当然更喜欢更亲近自己的那个了。
孟初生出一股强烈的渴望。
这样一来,这个家里,终于有一个更爱他的母亲了。
他望着唐宛,决心一定要争取到她的喜爱。
“阿姨,”他说,“别担心,我弟弟只是暂时接受不了。过一段时间,他会想明白的。”
唐宛给面子地点头,望向门口的眼神仍然忧心忡忡。
“我……”孟初给自己鼓了鼓劲,说,“我知道爸爸很喜欢你,他为了今天这顿饭,费了好大功夫,我是支持你们的。”
听到这句话,唐宛转过头,略带惊讶地看着他,随即微笑起来:“谢谢你呀。”
这个笑容让孟初开心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