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少古人觉得,这都不是普通的狂了,而已经是狂到没边了。
但,古人们再一看。
原来写下这样一首词的人,是后世龙国的开国领袖啊。
那就没毛病了。
挽救华夏于水火,立下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绝对有足够资格写下那般霸气的词。
或者说,除了这位之外,再无第二人有资格写下如此霸气的词!
苏轼:这样的词,也就这样的英雄人物能写!
辛弃疾:难怪这两首《沁园春》如此大气磅礴,原来是出自旷世人杰之手!
李清照:够资格写下《沁园春·雪》的,不做第二人想!
陆游:《沁园春·雪》换了其余任何人来写,都显猖狂,唯独由这位千古英雄来写,理所当然!
更多诗词大家:……
当然。
因为历史局限性的原因,这些古人其实不理解其中“还看今朝”的真正意思,不知道这更多指代的是人民。
对于历朝历代其余古人来说,可能就是感到震惊佩服。
但对于历朝历代很多皇帝来说,就不仅如此了。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反应是不高兴。
但很快,他就平静了下来。
在写诗作赋这方面的文采上,他确实不怎么出色。
过往也就写过一首《祠洛水歌》而已。(也是秦始皇一辈子写的唯一一首诗。)
但他客观地评价,他写的这首诗,比伟人的两首《沁园春》差远了。
所以,伟人说他略输文采,他也没什么不服气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
秦始皇觉得,作为一国之主,有没有文采,其实不重要。
而在大汉武帝位面,一样被评价为“略输文采”的刘彻,想法与秦始皇差不多。
虽然相比秦始皇,他在诗赋方面的本事要强很多,作品数量也多很多。
但要拿自己的作品与《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相比,那确实是略输文采。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对“稍逊风骚”这个评价,表示严重不同意。
因为他觉得自己乃是开创盛世的皇帝,在文治武功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怎么会稍逊风骚?
至于大宋太祖位面的赵匡胤,同样不满意这个点评。
他认为自己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功莫大焉!
所以,说他稍逊风骚并不合理。
这个时候,他自然是有意识地忽略了燕云十六州没能收回来的这点“小事”。
比上面四位皇帝更不满意的,是成吉思汗。
词中“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个评价,不是明摆着说他野蛮粗鲁没文化吗?
这他肯定不能接受。
虽然他写不了诗词歌赋什么的,但也不至于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吧?
……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着高空巨幕,很不屑地说道:
“赵匡胤不过是一个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的平庸之辈,有何资格与唐太宗并列?”
他是真心觉得宋太祖赵匡胤不配出现在这首词之中。
一旁的朱标闻弦知意,开口道:
“爹你说得没错,赵匡胤靠欺负孤儿寡母上位,完全不配与在乱世中打下李唐江山的唐太宗并称!”
“我觉得,不应该是唐宗宋祖,应该是唐宗明祖才对!”
“只是为了写词押韵,才让赵匡胤滥竽充数。”
听完朱标这一番话,朱元璋虽然没再说什么,但脸上却浮现出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