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免费阅读 > 第53章 统一品牌陈家村登上县电视台(第1页)

第53章 统一品牌陈家村登上县电视台(第1页)

一周后县电视台的转播车驶入陈家村。

清晨七点,村口便已被扫得一尘不染。祠堂门口张起了横幅,蜂场和罐头厂也临时布置了展台。村民们早早集合,有人提着罐头样品,有人扛着牌子,还有几个年轻人试图用毛巾擦亮玻璃瓶上的标签,生怕镜头扫过不够“上镜”。

“今天是大日子,电视台要录专题节目,市供销社也派人来跟拍,咱陈家村,是主角。”陈支书一早穿戴整齐,在广播里喊,“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掉了咱村的脸!”

陈鹏飞站在蜂场中间,身边摆着三排样品罐头和蜂蜜。他特意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利利索索,虽说还是有些局促,但眼神里透着一股难得的自信与稳重。

不一会儿,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和摄影师抵达,随行还有一名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主持人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记者,笑容干练,话不多,但一张嘴就问得十分专业:

“请问陈厂长,贵村是怎么想到用蜂蜜与罐头产业结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

陈鹏飞略有紧张,但很快镇定下来:“其实也没啥特别的高招,就是咱们陈家村,山好水好人实诚,咱们不缺果子,也不缺蜂蜜,缺的只是一条能把它们卖出去的路。我琢磨着,咱总不能光靠几亩薄地糊口,就和媳妇琢磨着试试加工,没想到这一试,走通了。”

记者点点头,又指着一旁整整齐齐排放的罐头瓶和蜂蜜瓶问:“这些产品的品质如何保障?”

这时,芳兰适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流程记录本。她毫不怯场,微笑着接过话头:“我们每一批蜂蜜都有编号记录,贴标前静置、封口前称重、出厂前复查,流程严格。罐头那边也一样,从切果、煮制到杀菌消毒、密封都有人专责。我们虽然是村办,但标准不比城里差。”

记者忍不住称赞:“李主任真是行家!”

镜头一转,摄像机扫过蜂场,几个妇女正在筛蜜、贴标,动作娴熟统一,村里孩子们围在远处张望,一边嚷着“电视来了”,一边偷偷整理衣服想入镜。

录制过程中,魏局长突然现身,走上展台笑着对众人说:“今天我代表县商业局宣布,‘陈家村罐头蜂蜜’正式入选市供销系统联合品牌,未来将统一包装、统一出厂、统一销售,成为我们区域重点打造的‘乡村特产名片’。”

现场一片哗然。

“真的?我们要有品牌啦?”

“那是不是以后超市都能见到咱村罐头?”

“蜂蜜要出省咯?”

陈鹏飞深吸了一口气,嘴角终于绷不住地扬起来。他知道,这一刻,不是某一单订单,不是哪一个荣誉——是“陈家村”这仨字,第一次,作为一个品牌,写进了真正的大世界里。

那天下午,电视台拍完回城,陈家村的热度却还在发酵。

村头的布告栏贴出通知:“下月起,全村统一使用‘陈家村’包装标识,蜂蜜罐头将送至市级商超试销,同时开展外销渠道测试。”

晚上,祠堂门前挂上红灯笼,村里自发办起了“庆功饭”。男女老少围着几口大锅,大碗粉条、大盘炒鸡、红薯糖水一应俱全。陈支书举着酒壶,满脸通红:“今天咱不说场面话,谁愿意干,谁肯出力,明年这个时候,我请大家吃炖羊肉!”

“吃羊肉不算!”王老头嚷道,“等明年陈家村蜂蜜进了超市,我要吃北京烤鸭!”

“那你得先出份力!”刘秀华接话。

众人哄堂大笑,席间热闹非凡。

就在这喧闹中,陈鹏飞靠着门框,悄悄看了一眼芳兰——她端着碗走在孩子们中间,给每个小孩分糖水,笑容温柔,眼里像是有光。

他忽然觉得,有些东西,比品牌更难得。

那就是,日子真正在往上走。

庆功饭一直吃到晚上十点,村里响起一阵阵鞭炮声,不知是谁自家翻出年前剩下的礼炮,说啥也要在村口放一放,“给陈家村冲冲喜,图个来年更旺”。

陈鹏飞被村民们灌了几杯,脸颊微红,趁着空隙悄悄躲到院墙边透气,手里还捏着那张市级品牌授权通知复印件。纸张已经被他翻了好几遍,边角都有些卷了,但他舍不得放下。

“发什么呆?”芳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她手里端着一杯热姜汤,递到他跟前。

陈鹏飞接过,轻轻吹了口气,笑道:“我就是有点晕——不是酒晕,是心晕。你说,咱真能把这村搞起来吗?”

芳兰靠着他坐下,也没立刻说话,只是看着不远处挂着红灯的蜂棚,轻声道:“我们已经搞起来了,不是吗?这不是梦。”

陈鹏飞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我今天听县里人提到一个词——‘产业化示范村’,意思是,咱这模式要复制到周边几个村子去,他们会派人来学,甚至考虑安排统一培训,我可能得跑几趟县里讲讲经验。”

芳兰笑了:“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你不是早就说,咱陈家村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果子和蜜?”

“可这责任也就大了。”陈鹏飞叹气,“以后要是有一个地方跟不上,砸的不只是咱自己,是整个区域试点。”

“怕什么?”芳兰抬起头,看着他,“咱又不是骗出来的,是真的干出来的。就算试点推广了,咱也是最早的一批,是源头,谁也抹不掉。”

“你说得对。”陈鹏飞望着夜空,那些灯火、喧嚣和热闹,仿佛成了一种久违的动力,“那我得更用点心,把下一步想清楚。”

“想啥?”

“想怎么扩大蜂箱规模,怎么申请设备补贴,怎么在明年之前搞一条真正的罐头初加工流水线出来。”他说着说着,眼神愈发清明,“还要搞一套村企合作章程,让村民都能参与分红,不让大家干了个热闹,最后白辛苦。”

芳兰没说话,只是握紧了他的手:“我陪你。”

他们对望一眼,不再多言。

屋后传来孩子们追逐的笑声,蜜蜂棚的灯还没灭,祠堂边还有人在收拾饭桌。这个夜晚很长,却也温柔。

陈家村,没有睡。未来,也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