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制作非常耗费人力,需要把大米磨成粉后蒸熟,再把蒸熟的米糕进行反复捶打,最后定型成条状。
刚制作好的年糕口感黏糯,纯纯的米香;放凉之后,就是坚硬的棒槌。
很多人家都没这个力气去做,选择买。
赵家村以前是村里统一号召请壮劳力一起制作,做完之后挨家挨户分一些。
今年因为水磨坊的成功,赵婉瑜后续还在边上架了一座小水车。
虽然增加了水流的高低落差,但是因为赵家村的小河水流量太小,能够带动的生产效率着实不高。
但是这两样东西确实能够帮到忙,起码今年赵家村的年糕制作没那么费力,家家户户还都比往年更多了一些。
赵淩看到好几个木盆里泡着年糕:“大伯娘,我要吃排骨年糕!”
“好好好。”
“娘,我也要吃炒年糕。肉吃多了,给我多放点菜。”
“好~”
大伯娘笑眯眯地都应下。
赵复瞧着刚才说话的五女儿赵婉荷,轻轻哼了一声:“还肉吃多了,肉还能吃多了?”
作为家中长子,他享受过家中最好的待遇,也经历过家中最拮据的时刻。
赵家就一个小地主,要同时供三个儿子读书,连两个女儿都得送去教习娘子家读书,开销十分紧巴。
赵家三个儿子一起读书的时候,正是赵复开始长身体的时候。
赵家再怎么样,饭是能够吃饱的,但鸡鸭鱼肉就只能几天吃一次。
其实在当地,这个条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可赵复那时候肚子里没油水,一天恨不得吃五顿。
他就是爱吃东西,在人体最需要食物的阶段落下的病根,到现在还在往里头填食物。
他看向胃口最好的赵辰和赵淩,觉得突然顺眼起来,对两个小儿子说道:“看到没有?多吃才能有个好脑子。”
兄弟俩以前对自己父亲的这种说法不以为然,现在却觉得是这个道理,加上他们这几天内心忧虑和切实的伙食下降,根本没怎么好好吃饭,一下还真就比平时多吃了不少。
卢姨娘看着皱眉,有心想劝,却不敢,跟在赵田氏身边打下手。
赵爷爷和赵奶奶年纪大撑不住,已经去睡了。
其他人全都在守夜。
今天仆役们也尽量少干活,另外摆了桌子,也在喝酒玩乐。
过年除了某个补寒假作业的倒霉蛋之外,剩下的人都很开心。
倒霉蛋愤愤不平,积攒了无数信件,就等着化冻路通了之后给好友寄出去。
赵家其他人还以为他写的全是功课呢,等赵厦和小曹氏回去府城的时候,见赵淩去驿站投递也没觉得异常。
赵淩生无可恋地又取回一堆功课,送赵厦和小曹氏回家后,并没有在曹家暂住,而是住在客栈。
他休息了一晚,把来福和梓萱留下,自己带着常威回家。
赵辰见出去四个人,回来两个人,问:“怎么丢了两个?”
赵淩对赵辰也没什么隐瞒的:“我让他们去买个贡院附近的小院子,回头我们考试的时候用得上。”
赵辰对考个秀才有自信,但对考举人,却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万一要考个几次呢?
虽说他住客栈的钱掏得起,但住在客栈,怎么跟住在家里比?
反正四弟掏钱,他这个纯占便宜的有什么好多嘴的?
“你钱多哦?”前几年在家隔壁坊买了个小院子,这会儿又在象州府城打算买院子。
象州经济发达,府城南来北往的客商一年四季不断,府城的房价比起京城来只是稍稍便宜点。
贡院附近的院子尤为昂贵。
赵淩眨眼:“对啊。”
他把烧琉璃的技术改进,又把望远镜整出来之后,琉璃作坊里就有了他的半成利。
听起来很少,实际他拿着已经有些烫手了。
这可是全国独家!
甚至是全球独家!
他上次认识的那个叫雷奥那多的西方贵族,会出很多金子来换他的一套琉璃茶具,价格足够他在府城买个大宅子了,只是没必要。
他就是买个方便自己考试的小院子,又不打算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