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骅在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待得时间越久,权力愈发大。
尤其现在户部右侍郎不怎么管事,户部尚书本来就不怎么管具体事务,事情都是赵骅在做。
更别说是顾潥手头的无论是暗中养的军队还是赚钱的琉璃作坊,以及后头自己搞的水泥作坊,账目都是赵骅在打理。
看得清楚形势的,自然就想往赵骅跟前凑。
只是赵骅早两年还愿意纳个妾什么的,这几年已经修身养性。
外人别说是想跟赵骅递话,就是想套近乎都不能。
于是过年拜年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只有在拜年的时候,什么人都能上门。
赵骅觉得这么不行,也麻烦,干脆带着全家躲到福满庄上。
本来家里也有庄子,可赵淩不是在福满庄上孵小鸡嘛。
管博澹倒是没这方面的烦恼,纯粹就是在家憋屈。
物理意义上的憋屈。
伴随着家中子孙渐渐长大,又一个个结婚生子,家中原本两进的宅子早就住不下了。
他们家的两进,本来就小,并没有跨院。
平时家中男人们白天出去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女人们也偶尔出去串串门逛个街,白天待在家里的时间不算多。
晚上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热热闹闹,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过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一大家子全都待在家里,还有客人不断上门,连个像样的招待客人的地方都挤不出来,实在难受。
赵王氏是最细心不过的人,跟赵骅商量之后,上门一邀请,管老夫人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反正学生是自家人。
过年跟自己家人一起,有什么不好的?
庄上地方大,他们也能好好松散松散。
除了赵骅。
他的骨头快松散完了!
赵淩拿出一根老藤拐杖,不敢往赵骅跟前凑,怕赵骅接过拐杖就往他身上抽,把拐杖递给亲哥。
赵辰原本乐呵呵地看戏,见赵淩这怂样,再看看他爹吃人一样的眼神,不敢耽搁,偷感很重地凑到赵骅面前,把拐杖递过去:“爹。”
赵骅冷冷扫了两个儿子一眼,接过非常漂亮的拐杖,问:“哪儿来的?”
赵淩老老实实回答:“从梁州带回来的。”本来早就想给他爹的,但感觉老爹收到这样的礼物会不高兴,就没拿出来。
看吧,明明很实用。
赵骅看看躲在赵王氏身后的赵淩,再看看把脖子扭得跟落枕似的赵缙,感觉额头上突突地跳。
都是讨债鬼!
还是女儿……
他那漂亮可爱的女儿正在试图骑狗。
骑马不够,还要骑狗?
那狗看到一次就让他惊讶一次,忒大!
赵淩也注意到了,把赵婉蓉拉下来,抱起宝宝:“你别闹了,宝宝才多大一点。”
赵婉蓉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大姑娘,后年就要出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