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禾娘青梅沈从 > 第81章 小镇温馨日常(第2页)

第81章 小镇温馨日常(第2页)

小舅子卯足了劲读书,妻子同样如此。

他体会到了生在农家,对于上学堂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当他们姐弟俩有了读书的机会,他们是何等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冯铭轩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多少农家子弟没有进学堂的机会,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县学里多少富家子弟对于进学堂,完全当成了吃苦受罪!

唉,时也,命也!

三郎的《三字经》已经倒背如流,而且能完整的书写规范了。

任夫子现在教三郎《百家姓》和《九章算术》。

三郎的算盘打得很流畅了。每次阿姐回家,姐弟俩还能切磋一番,当然胜出的是三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姐夫安慰阿姐说:“三郎还小,你是姐姐应当让让他!”

三郎抿着嘴笑,阿姐已经很厉害了!放眼兔儿岭镇,哪家的姑娘会认字会打算盘?

三郎现在知晓了一千个铜板是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金子。

家里地下埋的元宝,他也知晓是多少银子了。那是他和阿爹生活在胡家村,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银子。

三郎是聪慧的,虽然不是过目不忘,一篇文章,诵读三四遍后就能流利的背诵下来。

其他六个堂兄弟,也都进步很快,笔墨纸砚都是姐夫买给他们的,他们都懂得珍惜,每天放学后,在沙地上用竹棍练习写字,顺便也教一教家中的幼弟幼妹。

到了农忙的日子里,任夫子也给学生放假,让他们回家帮爹娘的忙,读书人同样要会耕种,会进膳房生火。

小镇上如胶似漆的夫妻俩,每隔几天就回一次胡家村。胡老二现在不去镇上卖柴火了,他听了女儿的话,柴火够自己家里用就行了。

胡老二种的小麦,一亩旱地第一年就收获了一百多斤小麦。

看着两个大半麻袋小麦,胡家村的人开荒的劲头更加高涨了。

开垦出来一亩地,种一季红薯,一季小麦,怎么也有几百斤粮食了。

旱地用农家肥养几年,收成才会越来越好。

侄女婿提出的种植生姜,可惜的是今年并不能大量种植,因为镇上没有生姜种子卖。家家都是十来棵,今年种下后留作种子,明年才会加大力度种植,后年才会有收入。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胡老二给大哥和大寒家,一家送了一袋大米和一袋白面,一家两块腊肉一条腊鱼。

胡老大家也做了两个兔笼,胡老二送了两对兔子来。养好了兔子,一年的盐巴银子就有了。

胡老二没去镇上卖兔子了,大兔子生的小兔子,养满月后村里家家送一对。

多余的大公兔子,胡老二杀了兔肉,胖婶做的麻辣兔肉,和镇上兔肉馆的味道不相上下。

大寒家的兔子养得很大只了,再过两个月也能怀仔了。鸡也是半大的鸡了,现在正是鸡草疯长的季节。小两口每天侍弄完田里地里的庄稼,就是围着驴、兔子和鸡转。

胡老婆子现在也不多话了,她可是有金子的婆子,有绸缎衣服的婆子。放眼整个胡家村,也只有她有这个福气!

小儿子隔三差五的送吃食过来,她再也没有饿肚子了!吃饱了喝足了,每天笑眯眯的,也不骂曾孙女是赔钱货了!

她的好日子,就是她当初天天骂作赔钱货的孙女带来的,现在她见人就夸孙女是福星!

福星此时被冯铭轩带着,把小镇上的铺子都逛了一圈,每家铺子里的东家都热情的同小夫妻俩打招呼。

每进一家铺子,小桃就送上一包姜香味的麻糖作为拜访礼,然后自豪的宣讲,姜香味的麻糖是她的少奶奶琢磨出来的!

每家铺子里的夫妻都道贺麻糖铺子的新婚夫妻夫唱妇随,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两口承了他们的吉言,再带着他们送的回礼回家。

禾娘以前来镇上都是在集市上卖鸡蛋,卖完了就和阿爹一起回家了。

家里的针线用完时,也都是村里赶集的婶子、嫂子们帮忙带。

现在有相公陪着一家家的认识,掌柜们和东家们都尊称她是“少夫人!”

禾娘也认识了几家的当家夫人,生活在小镇上的当家夫人,好相处得多,都是被家族遗弃的成员,没有城里的夫人们市侩。

冯乐再次来了小镇,正逢主子夫妻俩准备去庄子上。

冯乐当起了向导,庄子竟然就在回门遇上樵夫的那个村落前面。

下了官道顺着河边走,马车缓缓行了小半个时辰,转过一处山坳,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规模宏大的庄园便映入眼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