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中国历代的名人 > 第18章 姒桀(第3页)

第18章 姒桀(第3页)

在政治方面,商汤致力于树立贤明君主的形象。他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皆予以重用。一时间,四方贤能之士纷纷慕名而来,汇聚于商汤麾下,为其出谋划策,极大地增强了商的政治实力。同时,商汤积极推行德政,关心百姓疾苦,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以身作则,倡导节俭,反对奢华浪费,使得商地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对商汤感恩戴德,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高涨。

经济上,商汤大力展农业生产。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此外,商汤还重视商业贸易,积极与周边部落和国家开展经济往来,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通过这些举措,商的经济实力迅增强,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军事上,商汤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军队建设。他挑选出一批英勇善战、忠诚可靠的将领,对士兵进行系统的战术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注重兵器的制造和装备的更新,打造了精良的武器,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战略规划上,伊尹为商汤制定了“先弱后强,逐个击破”的策略。他们先将目标对准了夏朝的党羽和附属小国。这些小国实力相对较弱,且对夏朝的忠诚度不一。商汤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对于愿意归附的小国,给予优厚的待遇,结成同盟;对于顽固抵抗的,则果断出兵征伐。通过这种方式,商汤逐渐削弱了夏朝的羽翼,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为了进一步孤立夏朝,商汤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他与其他对夏朝不满的诸侯建立联系,晓以利害,争取到了众多诸侯的支持和响应。在伊尹的策划下,这些诸侯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共同对抗夏朝。

此外,商汤深知舆论的力量。他巧妙地利用百姓对夏朝统治的不满情绪,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夏朝的腐朽和残暴,宣扬商汤的仁德和正义,为推翻夏朝制造舆论氛围,使得民心逐渐向商倾斜。

在伊尹的悉心辅佐下,商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准备工作。他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维度入手,精心布局,逐步积蓄力量。这些准备工作和战略规划,为最终推翻夏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战即将爆。

.鸣条之战与夏朝灭亡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商汤觉得时机已然成熟,遂决定向夏朝起总攻,一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鸣条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战前,双方都进行了兵力部署。夏朝方面,尽管历经多年的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姒桀仍集结了大量兵力。他将主力部队部署在都城斟鄩附近,企图凭借坚固的城防和优势兵力抵御商军的进攻。同时,他还安排了部分军队驻守在周边战略要地,以防止商军迂回包抄。然而,由于长期的荒淫无度和残暴统治,夏朝军队人心涣散,士兵们对姒桀的统治充满不满,士气低落。

商汤这边,在伊尹的辅佐下,经过多年的展和准备,也拥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商汤将军队分为多个方阵,每个方阵都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统领。他把精锐部队集中在中军,作为主攻力量,负责突破夏朝军队的防线;两翼则部署了机动性较强的部队,用于包抄和侧击敌军。此外,商汤还联合了众多对夏朝不满的诸侯,他们纷纷派出军队加入商汤的阵营,使得商军在兵力上也具备了与夏朝一较高下的实力。而且,商军士兵大多对推翻夏朝的腐朽统治充满热情,士气高昂。

战争伊始,商汤巧妙运用战术,他先派出小股部队对夏朝军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以摸清敌军的虚实和防线弱点。在现夏朝军队的左翼防守相对薄弱后,商汤果断下令中军主力向夏朝军队的左翼起猛烈进攻。商军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喊杀声震天。夏朝军队左翼在商军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抵挡不住,出现了动摇。

见此情形,商汤立即命令两翼部队迅出击,对夏朝军队进行包抄。夏朝军队陷入了商军的包围之中,顿时阵脚大乱。此时,商汤又巧妙地利用风向,下令士兵们点燃茅草,借助风势向夏朝军队的营地起火攻。一时间,夏朝军队的营地浓烟滚滚,火势凶猛,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姒桀万万没想到商军的进攻如此猛烈,战术如此灵活多变。他试图组织军队进行反击,但此时的夏朝军队已经失去了指挥,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在商军的步步紧逼下,夏朝军队全线溃败。

鸣条之战以商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商汤乘胜追击,率领军队直逼夏朝都城斟鄩。夏朝都城的百姓早已对姒桀的统治深恶痛绝,他们纷纷打开城门,迎接商军的到来。姒桀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亲信仓皇出逃。最终,姒桀被商军追上并俘获,被放逐到南巢。

曾经辉煌一时的夏朝,在姒桀的残暴统治下,历经种种内忧外患,终于在鸣条之战的硝烟中走向了灭亡。夏朝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商朝统治的新纪元。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个王朝的命运,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研究古代战争和王朝更迭的重要历史事件。

六、姒桀的结局与历史评价

.姒桀的最终结局

关于姒桀的最终结局,历史记载中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和说法。

一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姒桀被商汤俘获后,被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最终在那里度过余生,数年后死于南巢。这一说法在众多历史文献中都有提及,如《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这种说法可信度较高,因为《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大多经过严谨的考证和梳理。而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商汤推翻夏朝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没有直接将姒桀杀害,而是选择将其放逐,让他在偏远之地度过余生,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古代帝王更替时的常见做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种说法是,姒桀在被放逐的途中就已经死去。这种说法认为,姒桀在失去权力和地位后,身心遭受巨大打击,加上旅途劳顿,最终在前往南巢的途中一命呜呼。不过,这一说法相对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作为支撑,更多的是基于推测和想象,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姒桀在被放逐后,试图东山再起,但最终未能成功,抑郁而终。然而,这种说法同样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更多地带有一些演绎和想象的成分。

综合来看,姒桀被放逐到南巢后最终死在那里的说法最为可靠。虽然历史的真相可能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完全还原,但通过对各种历史文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姒桀的最终结局,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

.历史对姒桀的评价

在历史的长河中,姒桀被广泛视为暴君,这一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依据。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众多古籍都对姒桀的荒淫无度和残暴统治进行了批判。《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为满足个人私欲,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奢华宫殿,百姓苦不堪言。《史记·夏本纪》也提及他的种种恶行,使得夏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姒桀的行为,为其暴君形象提供了文字依据。

姒桀的荒淫奢靡是他被视为暴君的重要原因。他建造酒池肉林,与宠妃妹喜及宫女日夜饮酒作乐,醉而溺死之事时有生,却毫不在意。这种极度的享乐主义,不仅耗尽了夏朝的国力,更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严重背离了君主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其残暴统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杀害忠臣。太史令终古的哭泣进谏,换来的是他的斥责;大臣关龙逄多次冒死直言,竟被他残忍杀害。这种对忠良的迫害,使得朝堂之上无人敢言,国家治理陷入混乱。同时,他对百姓肆意压榨和杀戮,增加赋税,镇压反抗,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在军事方面,姒桀虽动征伐,却并非为了百姓福祉和国家长远展,而是出于彰显权威和满足私欲。频繁的战争消耗大量资源,加重百姓负担,激化与周边诸侯的矛盾,加了夏朝的衰落。

此外,姒桀重用佞臣,如赵梁之流,他们投其所好,助纣为虐,进一步破坏了朝政。在佞臣的影响下,夏朝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百姓对其统治充满仇恨。

综合不同历史文献和观点,姒桀的荒淫无度、残暴统治、刚愎自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严重失职,使得他在历史上被贴上了暴君的标签。他的行为不仅导致了夏朝的灭亡,也成为后世君主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时刻提醒着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励精图治,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喜欢中国历代名人大鉴请大家收藏:dududu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