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中国历代的名人 > 第2章 周文王姬昌(第1页)

第2章 周文王姬昌(第1页)

周文王:周朝崛起的奠基者与文化先驱

一、周文王的时代背景

.商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商朝末年,政治腐败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商纣王作为统治者,骄奢淫逸,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他大兴土木,建造了奢华的鹿台,收集天下奇珍异宝填充其中,以供自己享乐。同时,他重用奸佞小人,如费仲、恶来等,这些人阿谀奉承,助纣为虐,使得朝廷内部乌烟瘴气,忠良之士遭到排挤和迫害。比干因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而死;箕子为了避祸,佯装疯癫,仍被囚禁。

社会矛盾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急剧激化。纣王对百姓横征暴敛,繁重的赋税让民众苦不堪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断增加劳役,驱使百姓为其修建宫殿和陵墓,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贵族阶层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贵族们凭借特权肆意掠夺财富,欺压百姓,社会的公平正义荡然无存。

在经济方面,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统治者的挥霍无度,商朝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土地荒芜,粮食减产。商业活动也受到阻碍,市场萧条,经济展停滞不前。

文化上,商朝原本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沦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纣王的暴虐行为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人们的精神世界陷入了迷茫和混乱。整个商朝末年,就像一座即将爆的火山,社会矛盾一触即。

.周部落的展历程

周部落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其始祖后稷,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被尧举为农师,舜封他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对农业的展贡献巨大,他开创的农耕文化为周部落的生存和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夏朝衰落时,周部落失去了官职,被迫西迁到戎狄之间。公刘时期,周部落迎来了重要的展契机。公刘虽然身处困境,但他积极带领族人恢复农业生产,致力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他还加强了部落的军事防御,使得周部落的实力逐渐增强。公刘的努力让周部落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开始了缓慢的扩张。

到了古公亶父时期,周部落再次面临危机,受到戎狄的侵扰。古公亶父为了避免冲突,带领族人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在周原,古公亶父大力改革部落的风俗制度,营造城郭、宫殿,设立官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治体系。他还积极与周边部落进行友好交往,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古公亶父的这些举措为周部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周部落逐渐从一个游牧部落转变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邦国家。

季历是古公亶父的幼子,他继位后,继续推行古公亶父的政策,积极展农业生产,加强军事建设。季历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多次对周边的戎狄部落动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大大拓展了周部落的领土。他还与商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朝在西方的重要诸侯。季历的努力使得周部落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为周文王时期的繁荣展奠定了基础。

二、周文王的生平事迹

.传奇身世与继位

周文王,姓姬,名昌,他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传说,在他诞生之时,有祥瑞之兆降临。一只赤色的雀鸟口衔丹书,停落在他家的门户上,丹书上写着“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这一奇异的景象被视为上天的旨意,预示着姬昌将来必成大器,会给周部落带来繁荣昌盛。

姬昌出生于显赫的家族,他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季历骁勇善战,带领周部落四处征战,积累了赫赫战功,使得周部落的势力不断壮大。然而,他的功绩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商王以封赏为名,将季历招到郢都,实则将其软禁,最终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处死。

父亲的惨死,让年轻的姬昌临危受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西伯侯”。当时的周部落,虽然在季历的经营下有了一定的实力,但面临着来自商朝的巨大压力。姬昌深知自己肩负着振兴周部落的重任,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复杂的局势。

继位后的姬昌,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他一方面对商纣王表现出恭顺的态度,避免引起商朝的进一步猜忌;另一方面,他积极招揽人才,展农业生产,增强周部落的实力。他礼贤下士,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得到他的重用。在他的治理下,周部落逐渐走向繁荣,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韬光养晦,暗中蓄力

周文王继位成为西伯侯后,深知周国与商朝实力悬殊,贸然反抗只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表面上对商纣王恭顺有加,以麻痹商朝统治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对商纣王的态度上,周文王表现得极为谦卑。他按时向商朝进贡,献上周国的特产和珍宝,以显示对商朝的忠诚。在商朝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时,他也积极参与,遵循商朝的礼仪规范,从不表现出任何不满或反抗的迹象。这种恭顺的态度,让商纣王逐渐放松了对周国的警惕。

然而,在表面的恭顺之下,周文王暗中积极展周国的实力。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周文王深知这一点。他重视农业生产,亲自下田劳作,以身作则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在他的努力下,周国的农田得到了充分的开垦,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的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招揽人才也是周文王展实力的重要举措。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他的重用。他四处寻访有识之士,听说姜子牙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亲自前往渭水之滨邀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被周文王的诚意所打动,决定辅佐他。在姜子牙等贤才的帮助下,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展。

此外,周文王还注重加强国内的治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秩序,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他关心百姓的疾苦,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这些举措,周国的实力逐渐增强,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羑里之囚

随着周国在周文王的治理下日益强盛,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这引起了商纣王的极大不安。此时,纣王的亲信向他进谗言,称周文王到处帮助别人树立威信,诸侯们都很拥戴他,恐对商朝统治不利。纣王听后,顿生猜忌和担忧,便以传召之名,将周文王困在了羑里,采用了对付其父亲季历的同样手段。

周文王被困羑里后,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他遭受了一些刑法的折磨,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病根也由此落下。但周文王并未因此消沉,在这艰难的处境中,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易》的钻研中。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周文王悉心钻研前人留下的这些易理,决心将其规范化、条理化。在狭小昏暗的囚室里,他没有精良的工具,只能用树枝在地上比划,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凡的智慧,对八卦进行反复推演。

他将八卦两两重复排列,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为其配上了卦辞、爻辞。《周易》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

郑玄解释“易”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即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却不会改变,这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

周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了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他不仅完成了《周易》的推演,还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智慧。这部着作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周国通过献上“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宝物及疏通朝臣,才使周文王获释。

.治国理政,奠定根基

周文王从羑里获释后,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周国的崛起,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国家建设。他迅调整策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

在经济领域,周文王始终将农业作为重中之重。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稳定和展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他不仅鼓励百姓开垦更多的荒地,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推动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兴修水渠、灌溉工程等,有效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极大地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他的努力下,周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商业方面,周文王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他降低了商业税,为商人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同时,他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修建道路,使得货物的运输更加便捷。这些举措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周国进行贸易,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周国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城市逐渐繁荣起来。

政治上,周文王推行了“裕民富国”的国策。他废除了残酷的炮烙之刑,展现出了仁慈和人道的一面,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在周国得到重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像姜子牙、太颠、散宜生这样的杰出人才,他们为周国的展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才的辅佐下,周文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社会治理方面,周文王注重道德教化。他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通过树立榜样,引导百姓遵守道德规范。他还建立了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犯罪行为,他采取了宽严相济的原则,既惩罚犯罪,又注重教育和改造。在他的治理下,周国的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

周文王的这些政策和成就,为周国的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周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稳定和谐。这些都为后来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实现天下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扩张,拓展版图

周文王在稳固国内统治、增强经济实力后,开始将目光投向外部,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来拓展周国的版图。他的军事目标明确,旨在消除周边威胁,扩大势力范围,为最终推翻商朝统治创造有利条件。

周文王出狱后的第二年,便出兵征伐犬戎。犬戎是当时活动在周国西北边境的游牧部落,时常侵扰周国边境,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周文王深知,要想安心展国内经济,就必须先解决边境的隐患。他精心策划战略,充分挥周国军队的优势,对犬戎动了突然袭击。在战斗中,周国军队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很快就击败了西戎诸夷,灭掉了几个依附于犬戎的小国,成功解除了西北边境的威胁。

第三年,周文王将目标指向了密须国。密须国位于今甘肃灵台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周国向西北展的通道。而且,密须国实力较强,对周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周文王决定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密须国。在战争中,他运用灵活的战术,巧妙地避开了密须国的坚固防线,从侧面动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国军队最终攻克了密须国,解除了北边的后顾之忧。

此后,周文王继续向东展。他越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地。这些地区是商朝的重要附庸国,控制着周国东进的道路。周文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与一些小国建立友好关系,孤立商朝的主要附庸国。然后,他集中优势兵力,对这些附庸国动攻击。在攻打崇国时,崇国是商朝在渭水中游的一个重要据点,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周文王指挥军队进行了长期的围困,并采用了云梯、冲车等先进的攻城器械。经过艰苦的战斗,周国军队终于攻占了崇国,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障碍。

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周文王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注重安抚被征服地区的百姓。他推行仁政,减轻百姓的负担,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通过这些军事扩张行动,周文王成功地扩大了周国的版图,为后来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病去世

周文王一生为周国的展殚精竭虑,长期的操劳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羑里之囚期间,他遭受了身心的双重折磨,年事已高的他落下了病根。获释后的周文王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为讨伐纣王做准备,日夜操劳于政务和军事事务中。

周文王五十年(约前o年),这位为周国崛起奉献一生的明君,终因积劳成疾,体力不支而倒下,享年九十七岁。临终前,他将次子姬唤至榻前,嘱咐他早图灭商。他深知商朝的腐朽和残暴已到了尽头,周国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灭商的时机正在逐渐成熟。姬牢记父亲的嘱托,秉承父志,后来在时机成熟时,兵讨伐纣王,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并追封父亲为周文王。

三、周文王的为政举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