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中国历代名人档案 > 第7章 白起(第4页)

第7章 白起(第4页)

秦昭襄王本就对白起拒绝出征一事心怀不满,再加上范雎的挑拨离间,对白起的怨恨逐渐加深。他不顾白起的病情,强行命令白起立即出征。白起无奈之下,只好拖着病体上路。但他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却愈强烈。

当白起行至杜邮时,秦昭襄王在范雎的怂恿下,认为白起迟迟不肯为秦国效力,且心怀怨愤,留着他终是隐患。于是,他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令其自裁。

白起接到剑后,仰天长叹。他回想自己为秦国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下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辜负秦国,唯一的“过错”或许就是在长平之战后没有听从范雎的建议,停止进攻赵国。最终,白起怀着满腔的悲愤和不甘,自刎而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起的死,是秦国的一大损失。他的悲剧结局,既是将相失和的结果,也是封建君主专制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也让秦国在后续的统一进程中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

.历史上的多元评价

白起在历史上的形象复杂多元,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些评价背后反映了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

在战国时期,白起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秦国国内备受尊崇。他为秦国攻城略地,歼灭大量敌军,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国的士兵和民众视他为英雄,他的名字成为了胜利的象征。秦昭襄王对白起的军事才能也极为认可,多次委以重任,白起的战功也为他赢得了武安君的封号。然而,在其他诸侯国眼中,白起却是令人恐惧的“杀神”。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行为,让各国对他充满了仇恨和畏惧。赵国上下对白起更是恨之入骨,他的名字成为了赵国人民心中的噩梦。

到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白起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详细记载了白起的诸多战役,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展现了白起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司马迁认为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司马迁也对白起坑杀赵军降卒的行为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他的一大污点。他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写道:“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指出白起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未能保护好自己。

唐代,白起位列武庙十哲,这表明他在唐代依然被视为杰出的军事家。武庙是唐朝为祭祀历代名将而设立的庙宇,能够进入武庙十哲的行列,是对白起军事地位的高度肯定。唐代诗人对白起也多有赞颂,他们在诗歌中描绘了白起的英勇形象和辉煌战绩。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逐渐兴盛,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道德和仁义。白起坑杀降卒的行为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悖,因此也受到了一些文人的批判。他们认为白起过于残忍,缺乏人性,其行为违背了战争的道德准则。

宋代,理学盛行,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要求更加严格。白起的形象在宋代受到了更多的质疑和批判。一些学者认为白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的残忍和杀戮违背了天理人伦。例如,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写道:“白起为秦将,坑赵降卒四十万,皆当死。”他认为白起的行为不可原谅,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然而,也有一些人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出,肯定了白起的功绩。他们认为在战国时期的残酷竞争环境下,白起的做法是为了实现秦国的统一,是一种必要的战略手段。

明清时期,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白起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一些史学家在肯定白起军事才能的同时,也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白起是时代的产物,他的行为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指出白起的悲剧结局是封建君主专制和权力斗争的结果,令人惋惜。

白起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复杂多元的。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其坑杀降卒的行为受到了后人的批判。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白起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历史背景。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白起,既要肯定他的军事成就,也要反思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白起形象在文学与影视中的呈现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的着名将领,其形象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呈现。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白起,对大众认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白起常被描绘成一个军事天才。一些历史小说会详细描述他指挥的经典战役,如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突出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读者能感受到他在战场上的冷静与果断,以及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例如,在某些小说里,会刻画白起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的深思熟虑,展现他如何巧妙地运用战术,以少胜多、克敌制胜。这种塑造方式让大众对白起的军事成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使他成为智慧与谋略的象征。

然而,文学作品也没有忽视白起“人屠”的一面。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情节,往往成为作品中展现他残忍冷酷的重要内容。作者会通过描写赵国士兵的悲惨遭遇,以及白起做出决策时的决绝,引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这种描写让大众看到了白起性格中复杂的一面,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在影视作品中,白起的形象也各有不同。有的电视剧将白起塑造成秦国统一大业的功臣,着重展现他为秦国开疆拓土、奠定统一基础的贡献。剧中会通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精彩的剧情,凸显他的英勇无畏和对秦国的忠诚。这种塑造方式强化了大众对他在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认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也有影视作品强调白起的悲剧色彩。它们会展现白起与秦国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最终被赐死的悲惨结局。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观众能感受到白起内心的无奈和悲愤,从而对他产生同情。这种呈现方式让大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白起的一生,认识到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封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白起形象的塑造,丰富了大众对他的认知。它们既让大众看到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历史的重要贡献,也让大众了解到他性格中的复杂和命运的悲惨。这些作品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引了大众对战争、人性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六、白起家族的兴衰与传承

.家族起源的争议

白起家族的起源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争议点,目前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每种说法都有其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白起是秦国公族公子白的后代。公子白是秦武公之子,因未能继承君位,其后代便以白为氏。支持这一说法的依据在于,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推行军功爵制,重用本国人才。若白起出身秦国公族,他在秦国军队中获得晋升机会相对更容易。而且,秦国公族在秦国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白起能够在秦国军队中崭露头角并取得辉煌战绩,与家族背景可能存在一定关联。然而,这一说法也存在争议。由于年代久远,相关史料记载有限,难以确切证明白起与公子白之间的直系血缘关系。而且,在战国时期,姓氏传承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凭姓氏相同难以确定家族渊源。

另一种说法称白起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裔。白公胜因叛乱失败而自杀,其家族可能为了躲避灾祸而迁徙至秦国。从历史背景来看,楚国在战国时期政治动荡,内部斗争激烈,白公胜家族为求生存而流亡他国是有可能的。此外,白起的姓氏“白”与白公胜的名号相呼应,这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但这种说法同样存在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史料直接证明白起与白公胜家族的传承关系。而且,从楚国到秦国的迁徙过程缺乏详细的记载,中间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性,目前很难确定白起家族起源的真实情况。无论是秦国公族公子白的后代,还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裔,都只是基于现有史料的推测。要还原白起家族的真实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相关的历史资料,结合考古现等多方面的证据,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分析。

.白起在世时家族的荣耀

白起在秦国的辉煌军事成就,为其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使其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脱颖而出。

在社会层面,白起的赫赫战功让其家族成为秦国备受瞩目的名门望族。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无一败绩,攻城七十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这些辉煌战绩使他成为秦国的英雄,其家族也因此受到民众的敬仰和尊崇。在秦国的大街小巷,人们谈论白起的英勇事迹时,也会对其家族投以羡慕和钦佩的目光。白起家族成员走在秦国的土地上,会感受到周围人异样的尊重,这种荣耀不仅仅属于白起个人,更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在政治领域,白起的军事成就为家族成员带来了诸多展机遇。秦国实行军功爵制,白起凭借卓越的战功被封为武安君,这一爵位不仅象征着极高的荣誉,还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和财富。其家族成员也因他的功绩而获得了相应的官职和爵位,得以参与到秦国的政治事务中。他们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为家族的利益和秦国的展出谋划策。

白起的成功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家族中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培养年轻一代,让他们学习兵法、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这些家族子弟在白起的影响下,立志成为像他一样的杰出人才,为秦国的繁荣贡献力量。他们中有不少人投身军队,跟随白起征战沙场,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为日后的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白起家族的荣耀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白起在秦国的地位日益显赫,他的家族也成为了一些人嫉妒和攻击的对象。在朝廷的权力斗争中,白起家族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总体而言,白起在世时,其家族凭借他的军事成就,在秦国的社会和政治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享受着荣耀和尊崇。

.白起死后家族的衰落与延续

白起的悲剧结局对其家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家族迅走向衰落。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这一事件在秦国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家族因他的死受到牵连,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在封建专制的社会环境下,君主的意志至高无上,白起的罪名使得家族成员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在朝廷中的官职被剥夺,财富被没收,曾经的名门望族瞬间陷入了困境。

在秦朝时期,白起家族的成员大多受到了冷落和排挤。他们失去了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展机会,生活陷入了艰难。一些家族子弟为了躲避灾祸,不得不隐姓埋名,远离政治中心。曾经跟随白起征战沙场的家族成员,也因白起的死而失去了继续为秦国效力的机会,他们的军事才能无法得到施展,只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度过余生。

然而,白起家族的血脉并没有因此断绝。尽管家族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但仍有一些家族成员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在民间默默生活,传承着家族的文化和传统。在秦朝灭亡后的历史变迁中,白起家族的后裔逐渐分散到各地。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扎根繁衍,融入了当地的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起家族的后裔中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人物。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像白起那样在军事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当地社会中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喜欢中国历代名人大鉴请大家收藏:dududu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