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汪泰鸿也走了。
在场便只剩下周维岳和李卓二人。
这会儿的李卓一脸茫然。
“老爷,您……是打算让这些徽商来运税粮?可为何还要分两批来运?”
“分两批来运,当然是做给某些人看的,老爷我且问你,昨日我是否找了萧大人?”
“这法子是萧大人提的?”李卓瞬间来了精神。
周维岳嘴角一撇,要是他提的就好了!
“不错!”
“噢!萧大人此举有何深意?”
“本官去找萧大人之事,你觉得董大人知道么?”
“那是自然的,如今胡党势大,这济南府中只怕全是董大人的眼线!”
“不错,既然本官找了萧大人,董大人又知道这事儿,本官自然得拿出一个对策来给董大人看,这烧船,便是拿给董大人看的对策!
“明面上,本官运了两百万石粮食前往京师,但是人都知道,两百万石粮食运到京师,能剩下五十万石就算不错了,这缺的十万石该怎么办?”
周维岳自信一笑:“沉船!平账!商船遇到贼寇,或是突发事故起火,竭尽全力也只抢回了五十万石!这就是给董大人看的对策!”
李卓恍然大悟:“那……另一条路呢?”
“另一条路就简单了,二百万石粮食取一百八十万交给徽商,只要他们运六十万石到京师,到时候拿着这六十万石交上去就完事了!”
李卓面有不解:“可……老爷您方才才说过二百万石粮食运往京师四取其一,这一百八十万石,到了京师还能剩下六十万石吗?”
“四取其一那是对咱们来说的,这少去的三成里得有一成是拿去疏通关系,打点上下,但他们是常年往来于南北的商贾,该打点的关系,运不运税粮也早就打点过,这里便能保证最起码不亏本。
“至于赚……
“忘了老爷说的,只要六十万石粮食到应天即可了?”
“您是说他们会把粮食换成轻便的货物运到应天贩卖?这样便能运更多的‘粮食’?”
“不错,但不止如此,你要牢记他们是商人,是时时刻刻都在行商的,货物不一定要运到应天才卖,沿途遇到合适的价格也就卖了。
“再加上粮食换成货物,也就少了折损的那一成,再加上沿途行商所赚取的,这些人怕是这一趟下来,就能抵得上往年一年赚取的总额!”
后世那些大商为什么大花资本走通渠道,便是因为渠道通了,他们就能从各方各面把花费在渠道上的钱赚回来。
这个道理放在大明王朝也同样适用。
李卓终于恍然大悟。
但随即,又有些忿忿不平的说道:“如此来说,这帮商贾岂不是能赚个数十万石粮食?给他们的会不会有点太多了?”
“不多,钱再多,那也是来买咱们爷俩的命的!忘了前一天咱俩还左右都是掉脑袋的窘境了?”
周维岳揶揄一笑:“再说了,只有利益够大,这些商贾才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替咱们卖命,你当真以为这群商贾之中只有那汪泰鸿看出来猫腻?商人最为精明,只是大多数人装作不知罢了!
“老爷我也不需要这些太精明的人,这汪泰鸿就挺好的,精明,但精明的有限度,适合掌控。”
“老爷是想……对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