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国日化1981全文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周渔好久没回家,林巧慧和周朵都挺想她的,所以见完顾承耕,她就准备在家多待两天。

王建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她正在村委呢。

村长跟大家说了扩大规模的事儿,大家讨论了几天,倒是都愿意,就是心里有点没谱,想要听周渔说说。

用老村长的话就是:“他们都信你,你开口大家才觉得有谱了。”

这有什么?这天早上十点——大家趁早忙完了棚里和地里的活,周渔就等在了村委,跟村里人说说该怎么做。

这可是关乎全村生计的事儿,所以九点半左右,就已经来的差不多了,周渔顺便就问了问,大家想知道什么,最关注的当然是收入问题。

当时约定的是,到了七月,周渔就放开蘑菇价格,按着批发价收购,但其实到了五月,天气热起来,蘑菇棚就不用烧炭了,成本降下来,价格也便宜了。

一斤平菇市场上价格在五毛左右,周渔的收购价一直在三毛五,跟批发价是一个价了。

也就是说,周渔提前就结束了约定,大家早就开始按着市场赚钱了。

说真的,平菇非常好种植,产量又高,若非梅树村有独家技术,根本卖不上这样的价,他们都担心,技术一旦外传,这人是约束不住的,他们要是自己种,这多一个村两个村还好,多很多村价格下来,产量多,还卖不出去怎么办?

周渔的回答是:“价格是一定会降下来的。”

这句一出,村里人都叹口气,他们已经有了心里准备,这会儿就是想听听周渔说,怎么做才能继续挣钱。

周渔说道:“扩大规模倒不是说,我们把技术告诉别人,然后我的公司收购的时候,你们也卖蘑菇,其他人也卖蘑菇。”

“这样的话,钱肯定是越挣越少的。”

“我给大家想的办法是这样的,蘑菇产业其实不止种植。你看咱们现在是怎么合作的,不就是我出菌包,你们种植,我回收蘑菇吗?”

“如果蘑菇需求量足够大,那么需要的菌包也就足够多,那我们家也得扩大规模。可我们家就这点人,根本是忙不过来的。”

“如果咱们全村掌握菌包的源头呢。”

这话一出,大家都愣了,还能这样?!就听见周渔说:“种植蘑菇其实还是有风险的。种的越多越不值钱。但是卖菌包,却是旱涝保收的生意。而且这个循环快,占地小,适合咱们村来做。”

“我目前想的是,我出菌种,村里人进行繁殖,出菌包,我们包教包会,将菌包卖给想要种植的人们,然后签订收购合同,由我来收购,卖给各大蔬菜公司。”

“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咱们的生意。”

“农科院也提供菌种,会繁殖的人不少,我能保证的是,我们的菌种会更好,种植技术也会更先进。我前几天去农大上课的时候,跟教授聊过,招聘农大毕业生的事儿。所以很快我们这边实验室就会建立起来,大家可以放心。”

这个周渔倒不是吹牛,菌种也是会不断地优中选优的,她是从后世来,本身就学过农,她知道他们选育的方向,肯定会快一步。

“不过要做的话,就需要趁早。趁着大棚没被研究透,平菇种植没被普及,我们抢占先机。”

“大家想想,如果愿意的话,到老村长这里签个名字。”

前几天老村长回来说,大家本来想的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能肯定,周渔教给他们的技术,比其他人的好——从草菇的种植就能看出来,周渔的产量是小王庄的四倍左右。

凭借着这个,他们成本低,虽然以后便宜了,但也能挣得比别人多。

哪里想到,周渔却提供了新的路数。这法子听着就比他们想的要挣钱。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村委前的空地上,都是嗡嗡嗡的声音。

王建的电话就是这会儿打来的,周渔过去接了起来,就听见王建兴奋地说:“经理,大好事儿,特别大的好事儿,你恐怕都猜不到,天上掉陷阱了!”

周渔可不信,做生意哪里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不是掉铅球就不错了。

她就问:“到底什么事?”

“你看今天的国家日报了吗?”王建问道。

周渔自然没看,国家日报是南河日报印刷厂印刷后,再发到市里的,南州就比省城要慢一天,至于梅树村还要慢一些——原先是攒着七天一送,现在好一些了,怎么也要两三天才送一次。

周渔就说:“我这里还没有,你直接说吧。”

他连忙说:“国家日报有个记者叫做徐飞,也不知道怎的,咱们开业的时候他就在省城,还跑来看了。他觉得咱们的服务态度特别好,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等奖是21寸大彩电》发在了国家日报上。”

周渔是真惊讶了,不过她比王建要沉得住气,“怎么写的?”

王建这会儿已经将报道看了四五遍了,他是怎么看怎么高兴,怎么看怎么得意,你瞧瞧这国家报纸的记者就是会写,怎么能把他们夸得这么好!

他简直就是倒背如流,“就是从刘庆芬入手,说是南河省省会第一家个体户门市部,也是最大门市部开业了,前几天就开始在报纸打广告,说是可以抽奖,奖品是21寸彩电。”

“他就来这里看了看,想看看,个体户和国营单位有什么不同。然后就说了几天的见闻,采访了不少人,都是夸咱的,说咱们服务态度,不看人下菜碟,买一毛钱的东西和一百块的东西都是一个态度。”

……

王建概括能力挺强,很快就把文章的内容大致说了一遍,说完了他就说:“这可是国家日报,可比咱们去打广告强多了,经理,今天可是周一,原本今天的顾客要少一些的,可这会儿人一点都不少,比平时还多呢。”

“我开始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是顾客说是看了报纸过来的,我才知道的。这可是最厉害的广告了。你说,国家日报都这么夸咱们,咱们是不是在全国都出名了,全国的顾客是不是有机会都来咱们这里?”

“那……”他忍不住畅想起来,“咱们开2号店3号店是不是也快了,还有那些厂子会不会主动来提供货品?”

他还想讲,周渔却没让,“我们不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吧,这个版面还有什么文章?”

王建哗啦啦翻了翻报纸,这才说:“还真是哎,我都没注意,他这个版面是三篇文章,上面有一段,说是最近京市百货大楼发生顾客和售货员互殴事件,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普遍问题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撰写了这个专题。”

周渔本身是靠在椅子上的,听见后,身体就直了起来,“剩下两篇文章是不是写的是京市百货大楼互殴事件还原,还有各地的百货大楼服务态度究竟怎样?”

王建没看,周渔说着他就一目十行,周渔说完,他忍不住就说:“经理你神了,你怎么知道?”

“这可太好了。你看看,这顶上写着,他们进行了暗中走访,发现服务态度好的百货大楼十不存一,大部分售货员态度傲慢,很多人去百货大楼买东西,都要陪着笑脸。”

“他们都这样,咱们白纸黑字写的这么好,经理,这不就是说咱们比他们强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