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国日化1981笔趣阁 > 第74章(第3页)

第74章(第3页)

等着毕英柏的小轿车不见了踪影,黄县长就对着周渔说:“走,边走边聊聊吧。”

周渔知道,这恐怕是要跟她谈谈厂子的事儿了,她点点头,两个人就在县政府大院里走了走,黄县长问她:“你现在对这两套设备怎么想?”

周渔说:“我很感兴趣,但得是合理的市场价。”

黄县长点点头:“我问了问,听说你是想将设备搬走带去南河?有没有考虑过在富源开厂?”

周渔明白,黄县长应该是看上她的能力了,但她根本就不会考虑,相对于南河和南州领导的开明,富源的事情有些复杂,黄县长当然人不错,但是县城的盘根错节也是不可小觑的。

周渔不准备冒这个险,而且这种时候不能模糊的回答,给对方余地,所以她实话实说:“很抱歉,我没有考虑。”

黄县长显然早就猜到了,问一句是因为他为日化厂负责,他点点头,“我知道了。”

随后周渔又住了几天,第三天的时候传来了消息,左大力没放出来,富源县轻化工局局长张程夜里突然被带走了,显然,县长的督办下,事情很快查到了根源。

至于这个根源是不是真正的根源,周渔也不敢说,但起码这是个好消息。后续的事情,就跟周渔没什么关系了,但设备的事儿一直没有给定论,李晓明是请了年假来的,先离开上班去了。

周渔和其他三人继续等待,好在,毕厂长的电话及时打了来,说出了原委:“黄县长为了给出公允价,请了人过来对设备价值进行评估,总体评价不错,县里就有人觉得是不是不倒闭自己做。”

“争论了两天谁也不让谁,黄县长给他们一人发了几块日化厂的产品,让他们回去各用三天回来说话,今天敲定了,还是卖了。你等消息吧。”

周渔就点了头,顺便打听了一下:“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毕厂长也不是本地的,只知道个大概:“左大力顶不住,第二天就招了,当初这个日化厂拨款被张程挪用了,导致购买设备产生了很大缺口,于是他们就动起了招工的主意,当时负责人事的就是副厂长左大力。”

“左大力就是张程提拔起来的,一直是张程的人,很可能张程也牵连其中,但审查没结束,谁也不敢说。”

“至于柴建华,则是富源本地人,少时离家,曾经在湘南日化厂工作,因为要归家照顾老迈的父母,调入了富源县化工厂,筹备日化厂,因为他的工作背景,被任命为厂长。”

“至于他有没有参与其中,目前还在查。”

那就是说,柴建华厂长也有可能是无辜的了?周渔希望是这样,如此认真仔细精打细算抠出这样两套生产线的人,如果可以学为所用该多好?!

第四天,周渔终于得到了消息:“富源县愿意以35万元的价格卖出设备,但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厂里的资产暂时不能动,只能签订意向合同,等待案件结束,交钱交货。”

这个周渔倒是愿意,毕竟她的厂房还没有眉目呢——这些设备实在是太难买了,周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总不能空口要地皮吧。

这个价钱也比较合理,仔仔细细将合同审查后,并将结案的最晚时间三个月写在了合同上,意向合同很快就签订了,交了定金,周渔他们就可以回南州了。

不过周渔没有立刻走,而是让周三春去问了醉鬼袁大勇的住处,这次如果不是他,自己很难躲过这一劫,即便之前周渔他们帮过他,也是该谢谢的。

袁大勇家就住在日化厂不远处的平房里,周渔带人过去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做饭呢,瞧见周渔还挺惊讶的:“周总,你们怎么来了?”

周渔就说:“我想谢谢你。”

袁大勇哪里想到,周渔会这么说,他有些不好意思:“那不是因为你先帮我的吗?我家里就个老娘,我要是真死了,我老娘也活不成了,你救了我一家,我提醒一嘴,我都没谢你,你还来谢我,也太客气了?!”

周渔也没说什么场面话,而是放下了个红包,跟他说:“这是我的心意。”瞧着袁大勇要推辞,周渔又说,“日化厂这事儿解决怎么也要几个月,你们没收入,拿着过年吧。”

袁大勇这才收起来,周渔就问:“日化厂不在了,你们有说怎么办吗?”

袁大勇不喝酒说话还是很有条理的,他叹口气:“人家当时保证的是交钱进厂给户口,说真的,这不都给了。就算是收钱不对,那钱都给了,总也不能还给我们吧。”

“我现在就是后悔,当时就觉得城里户口好,铁饭碗一辈子有保障,我本来在村里养猪种地日子过得宽裕,现在倒是好了,地没了,回去也没法活,留在这儿,睁眼就是开支,还不如不出来呢。”

周渔就问:“这种情况人多吗?”

袁大勇点头:“怎么不多,都后悔呢。可谁有后悔药吃啊,要不当时我听说要倒闭彻底没工作了,也不能跑到老厂长家里闹,这事儿我对不住人家。”

显然,大家伙都听说了左大力进去了,这事儿是老厂长背锅了。

周渔就说:“我有个想法,我想开日化厂,是需要人的。但是,你们厂职工水平太低了,不可能全要。你帮过我,我也信任你,袁大哥,你有兴趣吗?”

袁大勇自然听出了周渔要人的想法,立时说:“你要我们?”

周渔就说:“先有一点,水平不行,不负责任,有恶习的我一概不要。第二点我的厂子是要开在南河的,也就是说,同意的人得跟着走。能给我物色一下吗?”

袁大勇听了后,想了想说:“我干!”

周渔自然不会只听袁大勇的,但是一来他是厂子里的人,对大家了解,二来他这人本性不错,周渔也想给他个机会,这等于是双方相互试探。

只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周渔准备回南州的当天,袁大勇就带来了他的第一份诚意,他带来了柴建华的儿子柴赶美。

柴赶美四十来岁,是一所小学的老师,头上还包扎着,显然是袁大勇的杰作,这两人居然能和平共处的一起来,本就是让人惊奇的,更何况,袁大勇是这么说的:“周总,你让我找技术最好的,最负责任的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厂长。”

“我寻思你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我昨晚就去了他家,都说老厂长是被冤枉的,那等着他出来不就可以来了吗。本以为人家要揍我呢,没想到赶美没跟我计较,听说是你在找人,就说要来见见你,有东西给你,我就带来了。”

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开出花来。

周渔来了富源县见到了最恶劣的地头蛇,可也看到了最简单质朴的感情。

袁大勇感谢他们的帮助冒险提醒,同时也感谢她的重用,去了刚得罪过的柴家请人,而柴家人并没有计较,真的听了他的说法,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柴赶美文质彬彬,一看就是读书人,见了周渔,直接给周渔鞠了一躬,“前天我见到了我爸爸,如果没有你的帮忙,恐怕我爸就这么被定罪了。周总谢谢你。”

“我爸听说你定下了设备准备开日化厂,让我从家里找出了这三本工作日记给你。这是他1977-1979的工作日记,上面记录了日化厂从筹备开始,我爸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还有对两条生产线的设计购买、安装、调校的具体数据,和后续再改造的思路,相信对你建立日化厂有所帮助。”

“我爸说,夏国的日化行业落后太多了,希望你用这些设备为人民服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