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国日化1981笔趣阁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梅树村一下子就忙了起来。

拓展组去年招聘的时候,就已经扩张过了,不过依旧觉得人手紧张。

一个真实的故事,要远比数字更激励人心,镜头中,记者笔下,那个孝顺的不怕苦累的拉着板车拿着肥皂售卖的褚伟民,已经成为了大家精神上的动力——他都这么苦了,他都可以,我也能行!

更何况,还有新闻中报道的,卖肥皂平均三十六块五的工资,榜样的激励,可预期的收获,几乎可以让所有没有工作的人疯狂。

可以这么说,梅树村的所有的商场、门店、代理店都专门开辟出了位置,配有专门人员接待这些从天南海北来的求助者。

安省的齐瑞华也在自己的代理店面专门开辟了个地方——过年的时候,班长叶景天联系到了梅树村的总经理周渔,带着他们都成为梅树村的代理店面,售卖天成服饰的服装,赚的盆满钵满。

等着一出正月,班长就一边再次跟周渔联系,签署了其他产品的代理,一边给他们开了个电报会议,告诉他们:“梅树村的东西挣钱,咱们赶了个好机会,就要抓住。代理的东西多了,不能跟咱们自己的货物混在一起,必须分成两个店铺。省的出了问题,说不清楚。”

班长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所以,看了电报当天下午,齐瑞华就去将旁边的铺子租下来了,回了三个字:“已分开。”

如今,他这里一边是梅树村门市部代理店,一边是瑞华批发零售。

这次的地方就专门设在了梅树村的店门口,前两天来的人还不多,一天也就四五个,到了后面事情发酵起来,人就几何倍的增长了,一天最少也有几十人。

他干脆弄了几十个马扎放在那儿,还让人烧了一锅绿豆汤,只要来了,就坐着喝着等着,倒是也都应付下来了。

七月下旬的时候,算是人最多的时候——这会儿新闻已经放出来十多天了,几乎已经到达了夏国的任何角落,找来的人除了本市的,省里的人也陆续赶了来。

这天齐瑞华一来门市部,就发现,不过才八点,已经排了十多号人,显然大家都是从远道赶来的,只有少部分人是背着个小包,大部分人脚底下都有着行李。

代理店的店员小声跟他说:“有人半夜就到了,连个铺盖卷也没带,就睡在咱们门口,我还以为有人晕倒了,吓死我了。”

齐瑞华往那里看看,就瞧见各个都面带菜色,一看就是困难,他也是从这样的日子过来的——退役后,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他家是农村的,自然回农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日子难得很。

要不是班长心疼他们,带着他们找路子,他过得不比大家强多少。

齐瑞华就说:“那绿豆汤里再放点大米,大早上的,别光喝汤了,让大家喝碗绿豆稀饭,解暑又能填肚子。”

店员立刻应了,齐瑞华就过去帮忙了。

周渔的人手不够,商场和代理店都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过来,齐瑞华还问呢:“你们那么多人,怎么就派了一个过来?”

可不是他要求多,而是安省就他一个梅树村代理店,乌泱泱的人往这边来,一个人怎么够?

来这里的是个挺年轻的小姑娘,文文静静的,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冲着他说:“人实在是不够了。好多地市的商务局打了电话过来合作,这就派出去不少人。还有一些没有商场和代理店的省份,这是扩张的好机会,人就要派的多一点。”

齐瑞华品了品,忍不住说:“梅树村这次要发展成全国性的啊。”

小姑娘笑:“我们于组长说了,咬紧牙关干好这一次,顶我们慢慢干五年!您放心吧,我一个人也能弄好。”

可不是吗?齐瑞华瞧着这阵势,是打心眼里佩服周渔,这一年,一方面是政策放宽,另一方面梅树村在前面打头,各地冒了不少门市部出来,也有跟梅树村似得,在地方开了不少店面。

但是,跟梅树村一样,从地方走向全国的,还真没有。而这一次弄好了,其他人更是赶不上了。

他反正没事,店里都有售货员,也就坐在了旁边,帮着记录,验证一下户口本之类的。

不多时,店员就端着熬好的绿豆稀饭过来了,齐瑞华就站了起来,冲着大家说:“都等了一早上了,喝点稀饭解解渴。自己带饭缸的就过来打,没带的我这里有碗。”

来这里的,都是想要搏一搏,但心里也清楚,人家这肥皂是免费给的,他们是沾了光,心里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哪里想到,人家居然还给稀饭?

不少人都有些愣——这么好吗?

齐瑞华已经送了好几天了,太知道他们的想法,干脆自己上阵,直接盛好了递给了为首的一个大哥,大哥朴实地很,立刻摆手:“不敢不敢。谢谢谢谢。”

齐瑞华直接塞到了他手里,“喝点吧,润润喉。”

等着这个大哥接了,他就笑着说:“我这还得登记呢,你们自己弄,别客气。以后说不定大家都是梅树村的人了,我们就是同事关系,同事之间客气啥?”

瞧着齐瑞华真的放下了勺子干活去了,那一大锅热腾腾稠呼呼的稀饭就那么放在那里,大家这才确认真是可以随便喝的,才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掏出了饭缸,过来盛一碗。

一时间,这里除了登记时的声音,就剩下吸溜吸溜喝稀饭的声音。

而在这会儿,齐瑞华就瞧见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太婆颤颤巍巍的,在旁边四处看着,他只当是瞧见了有吃的,过来讨一碗稀饭喝,连忙站了起来,冲着老太太说:“大娘,是不是口渴了,我这里有稀饭,喝一碗吧。”

大娘一听连忙摇头,齐瑞华只当她不好意思,伸手就盛了一碗递给她:“大娘,走路累了也得歇歇脚,您喝口粥,坐一坐,有劲儿再溜达。”

谁想到,大娘看着手里那碗粥,居然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这让旁边不少人都吓了一跳,可听着那委屈的抽噎声,不少人又立刻感同身受起来,这一听就是受了不少委屈。

这么大岁数,想都知道为啥,家里受委屈,外面人却关心,他们刚刚其实眼眶里也潮湿。

不少人这会儿都纷纷开口:“大娘,坐一坐。”“大娘,这梅树村是好地方,老板也是大好人,你放心喝就是了。”“大娘,你这是委屈了吧。”

哭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听了莱花读的新闻,从村子里跑出来的吴玉梅。她身上的钱都被养子占了,只能一步步先走到了县城,又一家家的乞讨,要饭过日子,然后逃票坐上火车到这儿的。

这一路的艰苦,没法说。

她以为自己眼泪已经流干了,就算是梅树村不用她,她也能活下去,哪里想到,她一身脏破臭烘烘的到了门口,没开口说一句话,人家塞给她一碗热粥。

碗底的温度烫着她的手,也烫了她的心,她觉得被养子冷掉的心终于暖和起来了,她抱着碗,一把抓住齐瑞华,冲着他说:“后生,我不是乞丐,我是来卖肥皂的,你们能要我吗?”

褚伟民的宣传作用,在周渔看来,是核弹级别的。

短短一个月,南河省就有两千人报名成功,而省外更是多达七千余人,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了梅树村人,都有了佳人牌肥皂。

很多人都觉得周渔是胡来,譬如颜美的赵立勇就忍不住跟钱兵说:“周渔还是太年轻,她就不知道人心险恶,一百块肥皂她说送就送,她怎么不想想,这群人是来骗的还是真想干的。

一万人是什么概念,不算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就是生产成本也要34万块。而这一万人里,恐怕一大半拿了就不见人影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