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的许丽华就是女同志,她是太知道这个有多烦人了!
李晓明刚刚在楼下,跟他们讲为什么要合作,说了一点,就是树立品牌。
这会儿她立刻就想到了,全国都不能试,只有他们家能试,这就是大消息,别说一号店卖的怎么样了,就凭着这个消息,他们也可能出出名。
许丽华直接就提问了:“周经理,你这个一号店挺好,你的门市部也很好,可是我们服装可不是日用百货副食,小门市部是不可能卖服装的,我们似乎只能在一号店。”
旁边的宋雪梅和周三春他们都快兴奋坏了,挑货才是买货人啊。这许科长显然是在争取他们服装厂的渠道——别人都有一百家,他们只有一家,太吃亏了。
周渔这个自然想过:“您说得对,服装和箱包,鞋类如果想要塑造品牌,其实不太适合放在小门店里卖,所以,我们一号店和门市部的定位还是不同的。”
“一号店类似于国外的商场,国内的百货大楼。我们虽然不可能开上几百个一号店,但我可以肯定,每到一省,最先打头的一定是一号店。这是我们的样板店,我们都会如同你们看到这些图片一样,挑选最好的地段,租用最大的楼房,装修的尽可能时髦,陈列最好的商品,让它成为每个省的购物必去之处。”
“许科长,服装不是随时需要买的,但一旦想买,大家都是想尽办法的。我做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志拜托出差的人从海市购买服装带回去。一家开在省会的店铺,已经比海市近多了,我认为暂时是可以辐射整个省份的时髦女性。”
“服装和日用百货不一样,它不是米面,必须要吃,我认为只要抓住有需求的消费者就可以了。毕竟夏国那么大,人那么多。”
“您怕别人看不到你们的货品也不用担心,您看我们的手册做的怎么样?如果我们定期在各小门市部放上这么一本,让大家看看一号店的新货品,有需求的自然就来了。”
“当然,如果说大家真的太喜欢了,那我们完全可以在购买力强的城市再开一家大型门市部,对个体户来说,这很简单。”
许丽华都笑了,周渔说话真是滴水不漏,但不得不说,她说得对,服装在现阶段的确不是日用品,而是人们精打细算一段日子后,才舍得买的东西。
这样就足够了。
她向来是个果断的人,做事风风火火,而且她认为,周渔这样的聪明人,弄了一群人在这里讲,越早加入肯定越有好处。
她直接就说:“我想和你们合作。需要签合同吗?”
周渔都想给她鼓掌,她说的那么多,不就是等合作吗?但这事儿,她不能说,一号店其实还未开,所有的一切都是设想,她将自己和这些国营工厂拉到平等位置已经是不容易了,她开口容易改变这种来之不易的平等局面。
所以,必须有人当领头羊提出来,打破这个局面。开始她以为会是吴少学打头呢,毕竟他问了这么多,没想到更有魄力的是许丽华。
如果不是地点不合适,周渔真想给她鼓鼓掌!
周渔直接说:“当然,这样对双方都有约束。我们的货柜是两种,”她立时位置不同介绍了。“请问您想要哪一种?”
李晓明几乎毫不犹豫地跟她说:“中间的。”
别人也傻了眼,还以为都一样呢,怎么还有好位置?立时,大家都坐不住了。
“我们也要中间。”吴少学和李晓明关系不错,太知道他这个人了,要是不好,他绝对不会开口的,这个位置肯定大有裨益。他张口也跟着要。
立时,会议室里热闹起来,大家都在问,周渔只好将中间位置和旁边有什么不同又讲了一遍,而且她必须强调,“一层被电梯分为左右两边,只有两个中间位置,但我是南河的,所以每一层都会留一个位置给南河的厂家,目前,二层已经被海市日化定了,只有一层和三层的位置是空的。”
这一听大家就更笃定了,这地方就是最吸引眼球的。
一直在旁边坐着不吭声的皮鞋厂王端文突然喊了一声:“我们皮鞋厂要三层的位置,我们可以货款后付。”
谁都没想到,王端文不吭不响居然还加价竞争了,许丽华气的不得了,冲着王端文说:"我先开的口!”
王端文回复:“先开口就给你吗?”
周渔算是知道了,为什么王端文自己坐一桌,他这性子肯定没少跟他们闹矛盾。
果不其然,吴少学都帮忙说话了:“王科长,你这就不对了,人家许科长先提的,咱们是一个市的,怎么能内讧?”
王端文哼了一声:“你们到底懂不懂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竞争,不是先来后到论资排辈,你要是想搞这一套,你们的尝试必定不能成功,我来给你们上一课吧。”
吴少学还想说什么,就听见蜂蜜厂科长李红突然说了句:“我们也可以货款后付,并且,我们可以提供一千份小包装的试用品,给你们开业增一份福利。我们要一楼的中间位置。”
李红这么说,是她突然想起来了,最近开会跟同行聊,有人提了一嘴,南河省的一家肥皂厂通过送赠品大卖。这种紧要关头,她自然也要试试。
吴少学还帮着许丽华呢,哪里想到,自己也被竞争了。
这会儿也顾不得说什么公平不公平了,他立时说:“我们的麦乳精也各种饼干,也可以提供试用品啊。两千份我们也可以!”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都乱了起来,唯有钢笔锁具和保温瓶厂不吭声,他们的产品根本用不上这样的地方,箱包厂倒是想,不过没这样的实力。至于羊毛衫厂的钱巩不吭声则是因为夏天不是他们的销售时间。
李晓明都一脸诧异,这……果不其然,周渔就没有说服不了的人,而且,她每次都能化被动为主动,你看,原先她连食品厂怎么进都不知道,而现在,多少人都想办法接触的吴少学正跟李红争的脸红脖子粗。
他实在是想给周渔竖个大拇指,若非肯定周渔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事业,他真想将她招到海市日化,有了她,他敢肯定,海市日化的销售绝对不成问题。
而他们吵着,李晓明感叹着,蒋学名和周三春已经乐坏了。
这……这都是要加入他们吗?
这……这幸福来的也太突然了!
当然,宋雪梅更忙活一些,刚刚周渔在讲话的时候,她就在默记,这会儿她倒是想笑,可是怕忘了,只能忍着。
周渔瞧着争的差不多了,就给宋雪梅他们小声吩咐:“把不需要争的几位请到旁边的屋子,签合同吧。”
立时,宋雪梅和蒋学名都打起了精神,问询这几位不争的要不要签合同,得到肯定答复后,带着他们去隔壁周渔专门开的一间客房了。
屋子里一下子少了不少人,这动静也让争的几个人反应过来,吴少学干脆问周渔:“周经理,这可怎么办?你到底是按着先后顺序,还是价高者得?”
这可是难题,周渔回答不好就会显得市侩,就会得罪人。李晓明想帮她打打圆场,却不料周渔直接回答了:“吴科长,如果是按着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话,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位置的确是价高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