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国日化1981格格党 > 第57章(第1页)

第57章(第1页)

徐飞拿了录像带后,并没有留在饭店吃饭,他直接起了身:“东西我拿走,饭我就不吃了。账我结了,也算给你们压个惊,我写报道的时候,的确是欠考虑,还好你们承受住了。”

周渔也没跟他抢付钱的事儿,毕竟这是事实。

等着人走了,门关了后,张小翠就有点担心:“总经理,你说他会办这事儿吗?好办吗?”

——如今周渔的事业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蘑菇繁育与批发,这部分交给了林巧慧,一部分是小门市部,这部分如今以南州为主要市场,下半年会扩大至全省,南州的负责人是秦月书。还有一部分则是一号店。

他们不是店长就是经理,周渔就自动升级了,变成了总经理。

就是总公司还没成立呢。

周渔摇头:“不好办。报纸是属于新闻出版局,是□□下面的单位。广电原先是中央广播事业局管的,今年五月改革后,归了广播电视部管。也就是说,这几个虽然都是媒体,但不是一家。”

这么一说,张小翠和周三春都有些担心:“那不是一家,就很难办吧,谁也管不了谁。”

“是也不是。虽然从行政上讲,不是一家。但其实同气连枝,很长时间里,文娱关系很密切的。”

“这事儿,虽然把握不大,但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那咱现在怎么办,等着吗?”

周渔指了指已经上来的饭菜:“都请咱们吃饭了,先好好吃一顿京市的本地菜,然后动起来,咱们在京市有几个供货厂,小翠你去拜访一下,我得去趟国家电视台广告部。”

张小翠没吭声,就是眼睛里露出了疑惑,显然是不理解,不是拜托了这个徐飞记者了吗?怎么又自己跑去了。

周渔有意带她,自然跟她说的明白清楚:“徐飞拿走的是公益广告。这个东西是要门槛的,我们连个国营单位都不是,凭什么给人家拍这个东西?人家国家台为什么要用我们的。恐怕听都不听就拒绝了。”

这倒不是人家高傲,而是虽然以后有和企业联合拍摄的公益广告,但都是很久以后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各省电视台拍摄后选送的,梅树村一个个体户的确是不够资格。

“如果国家日报推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可是那是公益广告,是为了倡导服务新风气的。我们自己还是要宣传自己的,总不能全做公益吧。”

“我去国家电视台是送咱们自己的广告。”

张小翠恍然大悟,“就是国家日报选了咱们当正面典型,你帮着他们把这事儿做的更好,只有他们越好,咱们才能坐稳了正面榜样这事儿!”

“对!就是这个道理。一滴水只有把自己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涸。我们一家当模范虽然短时间内能吸引很多人来,但从长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周三春忍不住说出来前两天周渔念叨过的话。

周渔点头:“是!我们太弱小了,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大家认同服务业就应该搞好服务,跟我们学习,而不是成为辩论的焦点,同行的眼中钉,时不时跟供货厂作斗争。这种不安全感,对我们发展壮大没有好处。帮着国家日报也是帮着自己,盘子做大机会才多嘛!”

这么说,张小翠算是明白了,吃饭的时候,她都忍不住看周渔,周渔被她看的心里发毛,笑着问:“你吃饭看我干什么?”

张小翠说:“我觉得你不一样。从开始带我们卖蘑菇就不一样,好像跟张金鹏,严华他们都不一样,他们是只管自己,你做买卖是另一条路,你很愿意帮别人。”

而同样,拿着那个录像带的徐飞也觉得周渔不一样。

说真的,徐飞遇见过很多采访对象,和蔼的乡亲,满嘴套话官话的干部,一脸奋斗的小摊贩还有被批评了就破口大骂的售货员。

但周渔这样的,他没碰见过。

周渔纯粹的感谢,他能理解——国家日报当成正面典范,按着原先的经验,但凡要经过南河的,都会去看看的。他给他们扩大了名气,带来了顾客,这不应该感谢吗?

周渔要是兴师问罪,他也能理解——他从来没考虑过这点,即便是正面报道也会给采访对象压力,甚至是承受不能的压力。那么多供货厂退货,他能理解一号店的难处,周渔骂他也正常。

可谁见过这样的。

她不是纯粹的因为利益而感谢或者生气,而是从一个被动的被报道的对象,变成了主动出击的参与者。

这就是可以把握政策的商人吗?他们是如此的智慧勇敢,临危不惧,左右逢源,又善于把握任何可以把握的机会。

他看着手中的录像带,他没接触过广告片,但他采访过电影人,他知道这一行的成本有多高。

但这样成本巨大的新鲜东西,周渔在来之前就已经拍出来了。

为的不过是一个很渺小的机会——日报发出这样的专题,是想引导社会新风气的,但即便是又怎样?报纸和广电可是两个系统,甚至顶头上司都不是一家,一般人谁会寄希望于这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