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国日化1981格格党 > 第69章(第3页)

第69章(第3页)

她直接去了住处——一号店给所有的工作人员提供住宿,周渔总是两边跑,租赁的时候也给自己留了一间,每次直接过去就可以。

不过,她给伍月华打了电话,跟她侧面打听:“南州肥皂厂没有去广交会,说是要停产了,出什么事了?”

伍月华是蔬菜公司的总经理,平时跟肥皂厂没什么交集,她压根就不知道:“没听说啊,你等着我打听打听?”

休息了一晚上后,周渔才去了店里。

时隔大半个月,一号店依旧红火,不过进了办公室,到了王建嘴里,就不一样了。

“周总,您出门这些天,我们是真没闲着,您看,一号店业绩如常,肃南江州两地一共新开了四家门市部,另有10家门市部推进正常,月底就能开业。”

他说,周渔就翻看汇总的文件,但王建这人周渔可太了解了,说话老灵活呢,他一开口,周渔就听出了他这是欲抑先扬呢。

她就问:“但是呢?”

王建其实也不想提,给领导提意见,这不是找事吗?但他是在乡下卖酱油醋的时候,周渔将他拉起来的,从店员到店长到经理,就连原先看不上的岳父都高高兴兴同意了婚事,可以说,周渔是他的贵人。

所以,有些不好听话,他怎么也要说说:“是我有点想法,跟您沟通沟通。”

这语气一听就挺慎重的,周渔点点头:“说吧。”

“您看,你这次是为了南河贸易团去的粤东,抽调了我们25个人,拓展组外加一号店管理人员一共才110人,您一下子抽了我们四分之一,我们一个人得当两个人用,才干的过来。”

周渔其实也知道,可没办法,创业公司就这样,没人!她直接说:“不是说双倍工资吗?一定兑现,而且这个月的奖金可以提高比例,你算一下。”

王建就没见过这么好说话的老板,本身已经双倍工资了,居然还涨奖金,就冲周渔这大方,他都必须得说:“不是奖金的事儿,奖金多了我们肯定高兴,谁不愿意挣钱,反正咱们公司,干得多拿得多,你肯定不会亏待的。”

“是觉得不合算,一方面耽误咱们各市里门市部推进了。另一方面住宿费、租赁大巴费用,拍广告片的费用,外加你自己出人出力也不少。我知道,这是为了探路,可真有用吗。”

“咱们别的省也去不了啊,只能在省内发展,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干了,各地百货大楼最近都在改革,百货大楼的经理快把一号店当他们店了,到点就来逛,组团的,一切都跟咱们学。服务学去了,咱们是东西不少,可人家进货更容易,这很难竞争啊。”

王建这人,什么都挺好,人灵活也肯干,就有一点,见识不够,这也是周渔创业团队的主要问题——学历不够,平均学历初中,她想着不行得问问马教授,其他学校有没有夜校,给他们报个名读读书。

她先回答:“他们改也没用,一是价格下不来,二是工资上不去。从内到外都不可能跟咱们竞争的,你放心吧。”

顺手,她就把名单拿了出来:“人的事儿这么解决,这是这次粤东那边聘请的25个翻译,他们不是全部都学的外文,但表现都很好,我让于芳菲问过了,很多人都有意向加入我们,你和于芳菲商量一下,趁热打铁,把人招来,大四没什么事干,让他们过来实习。”

“另外,你们再研究研究,继续招人,二号店那边已经差不多了,当地招一批,咱们这边还要过去一批。另外,浙东,西山两个省的商贸团团长,哦,就是他们商务厅进出口处处长,都跟我表示过,欢迎我们过去开店。也就是说,三号店和四号店也有眉目了,赶紧把人招进来。”

王建都愣了,他眨眨眼才反应过来周渔说的什么,浙东和西山可以开店了!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周渔一直想以南河为基点,向着全国辐射。他们的设想是,省会建立商场(对外叫一号店二号店……),站稳后,由商场向地级市辐射门市部,如果门市部站稳了,就再以各种方式向着县乡进行覆盖。

所以省会的商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各省政策不一样,所以至今除了粤东吴县,还没有地方可以开出第三家。

这一个广交会就有这么大的好处?

王建愣完了就乐了,“真的啊!真可以啊!”

周渔点头:“真可以!觉得合算了吗?”

王建连忙点头:“这样当然合算,这是好机会啊。”

哪里想到,周渔又拿出了一沓子合同,跟他说:“这里有132家企业,是这次全国各地参展的企业,产品各种类别都有,质量也是一等一的好,我跟他们签订了初步合作的合同,你带人研究一下跟进,赶紧把事儿定下来!”

王建简直不敢置信,他连忙拿了过来,瞧瞧里面是什么,然后就发现,服装箱包日用百货,真是什么都有,而且都是不错的牌子。

一号店原先的海市皮鞋厂撤了柜,一直没有更好的牌子,现在倒好,浙东的金牛皮鞋愿意合作,他都可以想象,这几百种产品放到了一号店,那是怎样的繁荣?!

王建没忍住,直接哈哈笑了起来。

周渔都被逗乐了,不过他也没笑几天,周渔在省会待了两天,还落实了一件事,南河大学经济学办了个函授夜校,周渔给一号店的管理人员都报了名:“公费,读出来后,每个月在原工资基础上加10%,提拔优先。”

于是,乐的让人看了好几天后槽牙的王建,赶紧报了名,他回家悄悄跟老婆芳芳说了自己的猜想:“我猜周总是嫌弃我见识不够,我得好好学。”

芳芳扭头将这事儿告诉了王建的小姨姜桂香,姜桂香又打电话讲给了周渔,周渔没说是不是,而说的是:“我等着京市店筹备,让他去呢,让他好好读。”

这是周渔回到南州的第一天,南州肥皂厂那里,终于有消息了。

周渔直接去了伍月华的办公室,伍月华跟她说:“他们厂资金有大问题,可怎么回事,我猜你想不到。”

周渔直接坐下了:“你说。”

“你知道莫大海四处演讲吧!”

周渔点点头,“知道,我听说他这个模范,激励了不少濒临倒闭的日化厂,让他们打起精神重新振作,跟这个有关系?”

“你知道人家为什么请他,哪里有人听个演讲就振作了?振作是要钱的啊,这些厂子,哪个不是账面上一点钱都没有,说不定屁股后面还有一堆外债,鼓励两句根本没用,是莫大海拿出了真金白银,他们才这么积极啊!”

周渔都惊了:“莫大海给他们钱?”

伍月华点头:“对,他跟他们讲,要分析产品为什么不受欢迎,怎么分析,就要问卷调查,这需要钱。调查完了需要改进,这也需要钱,改进完了需要推广,这需要大钱。”

“源头是墨江县日化厂,不是第一个邀请他的,但是最可怜的,都是老弱病残,一个小工厂日子过不下去了,分流都没人要。他出主意,人家说我们一分钱没有,做不了这些,你的激励没有用。”

“莫大海上了劲儿了,觉得太可怜了,就跟人家签了帮扶合同,帮着他们找产品定位进行推广。这事儿就传出去了,开了口子,大家都不容易啊,有厂子没钱报销医药费,有厂子全厂人集资都没效果,有厂子设备好却找不到正路,他一个个都帮了。”

“从六月到九月,签了十家!直接将他们厂那点资金抽光了,他们厂才起来多久,原材料都是欠账,本身产品卖得好,只要他停了还有可能缓过劲儿,可日化都是一个圈,原材料厂的人听说了,直接过来要。”

“本来还想通过谈判,让人家先回去,可他们过去濒临倒闭过啊,别人也怕拿不回来钱,根本不愿意,昨天谈崩了闹到了省厅,今天彻底停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