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宁也没闲着,调了点肉馅,搭配冬梅婶子送的野菜,包了点小馄饨。
小逸吃得满嘴流油,沈棠也连声说好,两人吃饱喝足后便赶去上工。
李春兰和赵慧敏上工前,趁林晓霞和陈玉梅还赖在地上没走,直截了当地催促她们赶紧赔钱和鸡蛋。交代完,便跟着知青队伍一块儿去了地里。
林晓霞和陈玉梅倒是懒得彻底,知青院里男知青来来回回走着,她们竟还躺在堂屋地上呼呼大睡。
温宁从厨房走出来时,见状忍不住摇头叹气。
随后她去洗了碗,又烧水给盖房的工人们泡红糖水。
温宁拎着水壶来到新房工地,看到一车车土坯已经推到地基旁,有几个大叔正在削粗壮的圆木头,那显然是做房梁用的。
她跟工人们打了招呼,把水壶放下,又赶紧回了知青院,心里琢磨着中午该给大家做什么好吃的。
昨晚抓的鱼,她打算做两条给工人们尝尝鲜。
回到知青院,林晓霞和陈玉梅已经不见了。
刚才在工地,她远远瞧见巧云婶子提着棍子把两人赶去上工了。
堂屋里地上却留下她们换下的脏衣服,散发出浓浓的臭味。地上甚至还印着两人躺下的痕迹。。。。。。
温宁赶紧捂住鼻子,来到厨房处理鱼。
她杀了两条黑鱼和一条鲫鱼,黑鱼用来做酸菜鱼和麻辣鱼,鲫鱼用来炖豆腐汤,给小逸和铁蛋补身体。
在穿越前,她和沈棠都喜欢下厨,片鱼片时,她手法利落熟练,没一会儿鱼片就切得薄如蝉翼。
她将鱼片分别用空间里的酸菜鱼腌料和麻辣鱼腌料腌好,又加了点鸡蛋清,放一旁静置入味。
等待鱼腌好的空档,她又开始处理昨晚抓的龙虾。
桶里的虾一夜过去仍然活蹦乱跳,她拿起剪刀,熟练地剪掉虾头、抽掉虾线。想着小逸和铁蛋从没吃过龙虾,她特地处理得干干净净,方便他们下口。
不一会儿,她就收拾出一大盆,足够十几个人吃。剩下的小半桶,留着明天再做。
扔掉虾头之类的垃圾后,她回到厨房,鱼也腌好了。
她先起锅烧油,做了一锅麻辣鱼,配菜有豆芽和老豆腐,鱼片嫩滑入味,辣香扑鼻。
接着,又做了一锅酸菜鱼,搭配白萝卜片和酸菜,酸辣交织,鱼汤金黄带白。
浓浓的油辣味勾得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温宁也好久没吃过酸菜鱼了,今天终于可以解解馋了。而且这还是天然无公害的河鱼,肉质肯定更好!
将鱼盛进两个大汤碗后,温宁转身把昨晚的青椒茄子包放在锅里热了热,担心工人们吃肉觉得腻,她又切了半棵白菜,利索地炒了一盘酸辣白菜。
把菜端上桌后,温宁洗了一把脸,就去喊工人们吃饭。
“大叔们,吃饭啦!”
村民们放下手里的活,一个个往桌子这边走来。等看到今天的菜肴,大家的眼睛都直了。
“两大碗鱼肉!还有白面包子!”
“温知青太大方了!”
工人们连连感叹,随后坐下开动起来。麻辣鱼辣香扑鼻,酸菜鱼酸爽开胃,配上一笼热腾腾的白面包子,个个吃得满嘴流油。
“温知青,这鱼做得真好吃!这是你们城里的做法吧?”大牛叔夹了一筷子鱼片进嘴里,连连点头。
“是我爷爷老家的做法。”温宁微笑着,随口胡扯。
石头叔也忍不住附和:“还是你们城里人会吃,我们乡下人抓到鱼都只会清炖,有时候腥味重得吃不下。”
“等下次我们再抓到鱼,得让你婶子来请教你这做法!”大牛叔说道,石头叔也跟着点头表示同意。
温宁连连答应,心里却有些发虚。她这做法好吃可全靠料包的功劳,要真让婶子们来学,她总不能把料包拿出来吧?
想了想,她决定回头提前备些自制的调料放进瓦罐里,到时候送一些出去,这样就不会露馅了。
工人们吃饱喝足后,纷纷自发的洗刷碗筷,桌椅也整齐摆放好才散去。
看着整洁的院子,温宁站在厨房门口,心里涌上一阵感动。
她抬头望向工地,新房的墙已经砌了一圈,高度大约到小逸的膝盖了。
温宁转身回厨房继续忙碌,把鲫鱼豆腐汤和麻辣小龙虾做了出来。
鱼汤奶白浓郁,带着豆腐的嫩滑和鲫鱼的鲜甜,麻辣小龙虾则红彤彤一大碗,香辣诱人,简直是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没过多久,下工铃声响了,小逸第一个跑回了知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