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131章三月河豚
国子监的学生们不用交学费,甚至连书本笔墨等杂费也无需缴纳,连同吃住等一应花销皆由朝廷承担。每月一小考,每年一大考,考从经义到策论,从刑律到诗词,全部都是先生们考校的内容。
在国子监,学生们每月还能领到几百至一千文不等的“奖学金”,月考考得好的,到手的奖学金自然更多些。表现格外优秀的,会被先生们任命为学录参,类似后世的助教。
苏轼对当学录参不感兴趣。他不带头扰乱课堂纪律就不错了,让他当学录参管纪律,与让老鼠看守米缸没什么差别。不过,他对奖学金很感兴趣。月考第一名能拿到足足一贯钱呢,这可以买多少个烧饼啊!因此,苏轼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三月的月考,一举拿下了第一。
“小兔子,你得了八百文,我得了一千文,咱俩凑一凑,可以去买几条河豚了。”下课后,苏轼拉着苏辙跑到角落里嘀嘀咕咕。
河豚是江南一带独有的河鲜。此时还是河豚当令的时节,再晚些时候,到了四五月,河豚们产下鱼卵顺流洄游至海,便是身含剧毒之时,无法食用了。京中汴河不产河豚,但是有江南的鱼商运河豚来京中贩卖。虽说价格昂贵,但好歹有购买的渠道。
苏轼没吃过河豚,但听说过此鱼的美味。传言此鱼乃河中豚肉,食之难忘,既有猪肉的腴厚,又不失鱼肉的鲜美。河豚腹中还有乳白色的鱼膏,据说是绝顶的珍馐。一些酸儒还称赞其为“西施乳”。苏轼因此馋得不行。如今得了国子监的奖学金,总算可以买下他心心念念的美味河豚了。
“二哥,在国子监里不要喊这个小名,被同窗听到了怎么办?”苏辙分外无奈,他二哥老是忘记这一点。
“叫习惯了,我又忘了“,苏轼敲了敲自己脑袋,“明日旬休,再过一个时辰我们就能回家了。我与那鱼贩约好了,他待会儿就把河豚送到国子监侧门外,咱们今日从侧门出去,买了鱼再去正门找阿兄。”
“好。”苏辙没有异议。他二哥这些天成日念叨着想吃河豚,连梦里呓语都是“河豚”,他都快听麻木了。再不让他二哥得偿所愿吃上河豚,他怕他二哥要发疯。
一个时辰后,两人离开大部队,背着小包袱狗狗祟祟地往侧门走去。苏轼很顺利地买到了他心
爱的河豚,提溜着用柳叶串起的美味就打算往正门的方向走。
“站住,你们两个在此处做什么?”身后传来熟悉而严肃的声音。
两人对视了一眼,慢吞吞地回过身行礼:“梅直讲好……”
“这么巧,您也从侧门出去呀?”苏轼打着哈哈,将拎着河豚的那只手放在背后。
苏家兄弟面前这人,长身玉立,秀眉大耳,额头泛着微微的红光,不是梅尧臣又是谁?
“身后藏了什么?拿出来。”梅尧臣板着脸道。
“没什么啊……您看错了吧……”苏轼开始慢慢往后退。
“嗯?”梅尧臣尾音拔高,似是不满。
“阿弟,跑!”苏轼在梅尧臣试图上前逮他的时候,“唰”地一下转身就跑。苏辙提前接到了苏轼的眼神暗示,心领神会,等苏轼一出声立即紧随其后。
“两个小兔崽子!后日上学再收拾你们!”梅尧臣在原地气急败坏道。
两人一路跑到了正门,苏衡早已在老地方等候。见两人跟身后有恶鬼追赶似地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不由蹙眉问道:“你们在跑什么?”
“呼哧——呼哧——”苏轼扶着膝盖,喘了几口粗气,把手里的河豚举了起来,“阿兄你看,河,河豚!我买到了!呼——你,你答应过的,要做给我吃!”
就为了买河豚,跑成这样?苏衡顿时误会了,点头道:“嗯。先上车,回家就给你做。”
苏轼闻言立即扬起一抹灿烂的笑容:“嘿嘿,好!”
晚上,苏轼如愿以偿地吃上了河豚。一条红烧,一条清蒸,还有一条拿来剁成鱼蓉,做成了鱼丸蒌蒿汤。至于这三道鱼菜滋味嘛——妙不可言,难以用言语形容的鲜美。
“都说河豚有毒,有毒怕什么,能吃上这样的美味,死了也值了!”好吃到哭是什么感觉,苏轼这**验到了。
“胡说些什么呢。”苏衡无语。
“河豚就是很好吃嘛”,苏轼吃到兴头,起了诗意,摇头晃脑地吟道,“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你想得还挺美。”苏轸轻哼一声。
“那是。”苏轼洋洋得意地咧嘴一笑。
石首鱼与河豚一样,滋味绝珍。这种鱼吃起来如同巨蟹肥美的螯肉,被宋人评为江海鱼中之冠。石首鱼的食用时令,一般是夏初楝花开的时候。可惜夏日炎热,等石首鱼运至京城,鱼肉多已味败气臭。然而,有些嗜吃石首鱼的人家竟也能忍臭吃石首,实在令人瞠目。
石首鱼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多骨刺,吃起来累人。石首多骨,河豚有毒。苏轼这句诗完全与事实反着来。怪不得苏轸说他想得挺美。
桌底下,茯苓儿也分到了几颗弹牙爽口的鱼丸,正吃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它的战利品,喵!
要知道,为了这几颗鱼丸,苏轼还与茯苓儿吵了一架。当初在五岳观的时候,苏轼与茯苓儿初次见面就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也不知是为什么。可能猫猫狗狗生来不对付吧。苏轼老喜欢手贱地去扒拉茯苓儿毛茸茸的长尾巴,被茯苓儿怒赏了几个爪垫。
不仅如此,苏轼连还眼馋茯苓儿的特供小鱼干,曾经偷偷摸摸把人家珍藏的鱼干给吃掉了一半。茯苓儿发现鱼干失窃后震怒,满道观地寻找偷鱼贼。最后,茯苓儿凭借敏锐的嗅觉,发现小偷就是那个贼眉狗眼的苏轼,当即“喵喵喵”地跑去苏衡跟前告状了。
这次也是,苏衡原想匀几颗鱼丸给茯苓儿,结果被苏轼气鼓鼓地拦住:“阿兄,茯苓儿成天看我不顺眼,这是我买的河豚,才不要给它吃!”
茯苓儿闻言磨了磨爪子:“喵喵,喵喵喵喵喵!”(臭狗,上次偷我鱼干的账还没算清呢!吃你几个鱼丸咋啦?!”
“你凶什么凶?就不给你吃!略略略!”苏轼叉腰,和茯苓儿对骂起来。
“……”苏衡听着一人一猫吵得越来越凶,沉默片刻,提醒道,“鱼干。”
苏轼骤然息了声,不情不愿地妥协了,嘴里犹自嘟嘟囔囔:“一条河豚只能做这么点儿鱼丸,还要分走几个……”
第132章第132章黄粱梦香
炎夏骄阳晒融了垂暮的春日,换上明烈如火的长裙,在瓦蓝的天空上隆重登场。
夏日炎炎,水汽蒸腾,行人没走几步路便觉干渴缺水。如此季节,汁多饱满的瓜果无疑最受都人的欢迎。京城开封的果子行有好几处,汇聚了来自各州各县的特色瓜果,个大味甜,物美价廉。有太湖产的柑橘,每斤才六七文钱,有绛州产的大枣,每斤只需四五文钱,若是要做熟的蒸枣儿,一枚铜板就可以买到七颗。
州桥的夜市也开始上新,多了许多售卖生淹水木瓜、药木瓜、杏片、莴苣笋、糖荔枝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听得人口舌生津,大晚上的猪瘾大犯,不知不觉一通杂嚼,又吃得肚皮溜圆,扶着后腰归家。
夏日的瓜果种类繁多,无论何种瓜果,拿井水镇上一镇,便十分冰凉爽口了。但苏轼却是个挑嘴的,在苏衡的纵容下,他那条舌头是越发刁钻了。
就拿林檎果来说吧,苏衡原本给苏轼与苏辙都准备了一大袋林檎果,这种果子耐放,而且性温平,吃了对身体也有益处,与后世的苹果差不多。但是苏轼却非要蜜林檎才肯吃,说其他种类的林檎果又硬又酸,只有蜜林檎味道甘甜如蜜,他最爱吃。
“就你嘴刁,饿死算了。”苏轸听了没好气地说。
“哼,反正阿兄同意了。”苏轼得瑟地炫耀苏衡对他的宠爱。
“那是因为阿兄的药膳堂正好要进货,这才顺手多买了一些给你。那蜜林檎大多被药膳堂去皮切片做成林檎旋了。凡是在药膳堂用饭的客人都会被赠送一盘果切。又不是专程给你买的,你得意什么呀。”苏轸一看见苏轼这幅贱兮兮地表情就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