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人从一开始的咄咄逼人、誓死不从,到后来的感激涕零,也不过用了一日时间。
&esp;&esp;后来,这位小吏不仅没有死,还直接被封了官,再后来更是一路做到了巡抚的位置。
&esp;&esp;……
&esp;&esp;政事上,圣君也是一位极有耐心的君主。
&esp;&esp;她不再像永昭初年那般急切推行政令,就算有新政,那也是徐徐图之。
&esp;&esp;她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朝廷的主要税收来源是商税,她便大力发展商业和海贸,提高商户的地位,并且允许女子做户主,允许女子行商。
&esp;&esp;几年过去,等到国富民强,她才开了女科,专门选拔女官。
&esp;&esp;只是为了不碰男人的利益,最开始,女官还是只有女税官和女科官,这两者都更像是“吏”而不像是官。
&esp;&esp;税官负责大齐的赋税。
&esp;&esp;科官是在朝廷设立的机构里研学,并且负责去民间教授技艺。
&esp;&esp;一开始选拔的都是一些民间的擅技者,技艺也都是纺织、刺绣、养蚕,或者是医女、药婆这些。
&esp;&esp;等众人都接受了税官和科官,她才又增加了女史官,打着的名号是,男子不方便记录圣君的起居,除非他们愿意效仿司马迁。
&esp;&esp;就这么温温吞吞的,等众人反应过来。
&esp;&esp;朝堂里竟然已经有女官站在这群文官里了……
&esp;&esp;不仅如此,皇女可贞竟然和皇子元祚一起封了王。
&esp;&esp;大家这才意识到,咱们这位圣君做事情,和下棋一般,走一步是想十步的。
&esp;&esp;许多事情发生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十年前,圣君就埋下的伏笔。
&esp;&esp;果然,这世上,论起耐心和隐忍,没人比得上圣君。
&esp;&esp;(番外)宫13
&esp;&esp;(二十二)宫变
&esp;&esp;香君此生一共经历了三次宫变。
&esp;&esp;第一次,是香君二十六岁这一年,她主动发动的,为的是逼迫百官臣服,让元朗登基,她来辅政。那一场宫变成功了,香君也如愿以偿做了大权在握的太后,开启了她几十年执政生涯的序幕。
&esp;&esp;第二次,是香君快三十六岁这一年,那场宫变是永昭帝的皇后荣露华发动的,她打算刺杀香君,还政给永昭皇帝,让永昭帝能真的掌握皇权。那一场宫变失败得极为彻底,永昭帝主动退位,她没有选择扶持新帝,而是自己登基称帝。
&esp;&esp;第三次,是香君四十六岁这一年,这场兵变,是她的儿子雍王周元祚发动的,为的是逼迫她退位,让香君回到昭临宫继续做她的太后,将大齐还给周家真正的血脉。
&esp;&esp;只是,这一场宫变,也失败了……
&esp;&esp;太极殿的大门打开,昭王周可贞穿着盔甲匆匆走到门外,她身上还沾着叛军的血,她将手中的兵器交给外面的侍卫,然后走入大殿。
&esp;&esp;她拱手对香君说:“圣君,叛贼周元祚已经被拿下,除他之外,其余逃窜的叛贼也已经全部被斩杀。顾大人正押送周元祚入宫,派我先来与圣君禀告。”
&esp;&esp;香君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她疲惫地撑着头,半晌都没有说话。
&esp;&esp;可贞不敢抬头,还是保持着方才单膝跪地的姿势,直到一声叹息声传来。
&esp;&esp;“你身上怎么这么多血?”
&esp;&esp;可贞这才抬头,立刻说:“不是我的血。”
&esp;&esp;香君似乎松了一口气,又问:“元祚呢?”
&esp;&esp;可贞低头道:“他企图自尽,被顾大人拦住了。”
&esp;&esp;香君沉默了许久,才说:“你就在此处陪着朕吧。”
&esp;&esp;……
&esp;&esp;周元祚被压入大殿之中,无关的人都退下,只有香君、亭雪、可贞、元祚四人留在殿内。
&esp;&esp;“你们两个也都退下吧,帮他把绳子解开。”
&esp;&esp;“圣君……”可贞有些担心。
&esp;&esp;但香君却说:“无妨,他不会伤害我的。”
&esp;&esp;此言一出,一直低头不说话的元祚,终于抬起头来,用一双血红的眼睛,悲怆地看着自己的母亲。
&esp;&esp;顾亭雪和可贞在外面等候着,此时,璟王元朗也来了。
&esp;&esp;“圣君呢。”
&esp;&esp;“在与元祚说话。”
&esp;&esp;……
&esp;&esp;殿内的元祚跪在地上,看着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