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沈宁让里正来买自家腐竹的,黑壮嫂子不肯要那么多豆子,“里正叔,一斤豆子给我一两赚头就行,那一两给豆腐娘子。”
高里正:“一斤赚二两,都是这个价儿,你好好做,我以后隔几天就来买。”
他没时间多啰嗦,又预订二十斤千张明儿早上交货。
正好毛蛋儿娘在家刚做了豆腐,高里正直接去订了十五斤让给沈宁送去。
毛蛋儿娘一直做豆腐自己吃,和邻里合伙人轮流做,没曾想今儿里正来定她的豆腐。
高兴得有些语无伦次。
高里正:“我给县城送呢,阿宁怕我受累,让我从你们几家轮流买豆腐。”
说好了,不是固定从你家,下一次换别人的时候你也甭不乐意。
毛蛋儿娘当然没意见啊,高兴道:“之前我送阿宁尝豆腐,她夸我做的味儿正,今儿就给里正推荐我了,阿宁真是大好人。”
高里正心道,可不么,豆腐娘子说的这几家,都是做豆腐最好的几家。
村里还有一些虽然学会了做豆腐,但是做的吧,也就他们自己吃,换都不一定有人换。
手艺还是差别很大的。
他又去了裴大伯家。
订上二十斤豆腐,二十斤豆干,明早上要。
他订这些,又一下子要,大伯娘他们明儿一早得做两锅。
这会儿就赶紧泡豆子。
就是自家小石磨不够用的,明儿天不亮起来推磨也磨不完这些豆子。
她便去找沈宁,看看沈宁明早用不用石磨,不用的话她让张氏一早过来推磨。
沈宁不在家,裴母说不用,让她只管来推磨。
她家现在只磨煎饼的浆子和面粉,不做豆腐,村里人送的吃不完。
大伯娘拉着裴母感激道:“让我说啥好呢,里正说他家不做豆腐了,以后从俺们几家拿,让俺们一直做。这都是阿宁给说的呀。”
裴母心里骄傲,表面谦逊道:“那孩子是实在人,你们帮她和二郎那么些,她两口子可记着呢,整天说多亏大伯和大伯娘帮衬。”
大伯娘笑得露出小舌头,“俺们以后呀就跟着阿宁干了。我得日夜跟灶王爷求求,让阿宁和里正的生意做大些,这样俺们就能一直跟着做豆腐。”
裴母:“放心吧,肯定大的,阿宁说要做不少腐乳,需要恁老些豆腐呢。”
大伯娘眼睛一亮,她并没有想学做腐乳,能给做豆腐就很好。
“弟妹,这一天能要多少豆腐?”
裴母:“那我不清楚,要是高里正去城里卖得好,估计就很多。这东西差不多得二十多天才好呢,得多做了备着。”
小鹤年和小珍珠正在檐下挂新萝卜条呢。
小珍珠:“大奶奶,我娘说要择优录取,鼓励村里人做更好的豆腐,明儿一早让大家伙儿送豆腐来比一比。你家豆腐好吃,肯定可以选上。”
大伯娘:“哎呀,明儿不行,我给里正家做豆腐呢。”
小珍珠:“为什么不行?你和三婶儿四婶儿家一起做,好几口锅呢,只要能推出浆子就能做呗,我们家石磨这两天不用,大奶奶你就来推吧。”
大伯娘乐了,“还是珍珠聪明,那大奶奶就这么干。”
她不会跟沈宁走后门的,但是她豆腐做得好,公平竞争一点都不怕。
沈宁正在街上和妇女们说呢,“我要老豆腐给县里做腐乳,一斤豆子三斤豆腐那种,不要太嫩呀。明儿一早你们先把豆腐拿来我瞧瞧。为了公平公开,你们就把豆腐放那里,我不知道是谁的也不会偏心谁,合用的就留下,不合用的就拿回去自己吃。”
“豆腐娘子,俺们信你,俺们这就回家泡豆子!”
妇女们纷纷兴奋地跑回家准备去了。
废话,当然要积极啊,尤其那些自信豆腐做得好的,要是能被豆腐娘子选上,那是多大荣誉啊。
不只是荣誉,还是豆子啊。
这要是一直做,那就一直可以赚豆子啊。
里正和豆腐娘子带全村赚豆子呢!
第二日天还黑着呢,整个裴庄就苏醒了,很快石磨轰隆转动,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笑声随着炊烟在上空飘荡。
大家伙儿忙得热火朝天的。
今儿张氏不挑担子出去换豆腐了,而是跑到沈宁家来推磨。
以前张氏她们三个一天能换六斤豆子回来,现在一斤都换不到,因为绝大多数村民都自己做豆腐,毕竟还多豆渣吃呢,所以三婶儿四婶儿不去了,只有张氏不放弃,每天还挑担子出去。
她嘴皮子利索,为人又热情,之前教人点豆腐积累了人情。
现在她六两换一斤豆腐,另外也带了千张豆干豆皮随卖。
两三天也能换斤豆子回来。
在没有多少活儿的时候能额外赚点豆子回来,甭管多少那都是收入。
反正张氏依然干劲十足,毕竟不出去一粒豆子都得不来呢。
她朝沈宁笑道:“阿宁,你真厉害,把咱整个村都给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