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青全都不理,只当他暴躁狂无差别发疯。
这会儿跟随县老爷出去办差的快班衙役们回来,听说陆典史请了瓦匠来盘炕,要给兄弟们解决过冬的问题,他们纷纷跑来观看。
一进门就瞅着钟典吏腆着肚子叉着腰在那里发飙。
陆典史是他们的首领官,差役们不怕钟典吏,上前嘻嘻哈哈地就撮起他,“钟典吏,谁惹你生气了?走,去我们班房喝杯茶,说一说,兄弟们帮你出气,打爆他狗头!”
待他一走,大家都松口气。
崔书吏拿了份营造图纸跑来找裴长青,小声道:“裴二郎,你会算用料不?”
裴长青:“略知一二,不知……”
“你看这个。”崔书吏把那份营造图给他看,是一份县衙内几处庙宇的修缮图纸,需要先做个实际的修缮成本预算,包括工钱、材料、伙食等。
若是算不出来,上头就批不了,算不对出入太大也批不了,他们还得挨训,甚至扣考核成绩。
裴长青看了看,也小声道:“崔书吏,比例尺呢?”
比例尺不标注清楚,谁知道你这图代表多大啊。
崔书吏:“比例尺?”
裴长青立刻笑道:“不好意思,我没正经读过书,很多东西自己理解着瞎叫,就是这个房子的实际大小缩放到营造图上,缩小的比例。”
崔书吏:“哦,你说的是分率。有的有的。”
他立刻写上了,他们用的分率是固定分率,尺子是营造尺。
裴长青跟他趴在一张空桌上,一边量一边心算加笔算,忍不住问道:“崔书吏,你们从前是怎么算的?”
崔书吏小声道:“根据经验,约计。”
毕竟如此多的墙、木头、地砖、桐油、瓦片的,真要每次都预算,真的很……费劲。
所以他们都是找差不多大小的来比对一下,出一个约计的数量。
若是上司不较真,差不多就……过了,若是遇到较真的,就……打回来重做。
崔书吏表示痛苦,头大,真的好难啊。
算这些数好难啊,他算筹都摆一屋子了!
他真的不擅长算学啊,他本身是负责文书的。
原本他不需要负责这项工作,最近知县大人忙河道那边的事儿,带走好几个算学好的书吏,县衙内的活儿就排到他手里。
他觉得自己也太不走运了,混了几年,今年倒是被难住了。
哎,前几天负责修屋顶的谢书吏运气就比他好,瓦片什么的好估算,上头通过了。
裴长青:“……”
我要是你上司,我也头大,绝对不会给你通过的。
他试探了几句,发现崔书吏这些低等书吏的几何算术知识很……匮乏。
不知道是没学过,还是学的不认真,靠关系进来当了书吏,用到的时候就糊弄糊弄。
反正这个崔书吏肯定是滥竽充数的。
裴长青看瓦匠们正按部就班地干活儿,没有什么问题,便对崔书吏道:“崔书吏,我也……不是很会,我也约计一下,你姑且看看?”
崔书吏点点头,满是希望,“你试试。”
他看裴长青之前自己画的营造图,分率标得很规整,而且长宽高都做了标注,还约计了青砖用量呢。
正是看到这个,他才想让裴长青给算算的。
裴长青另外拿了一张纸,用自己的炭笔把营造图简单地誊抄下来,然后分片算面积,算体积。
当然大部分也是根据他的经验,接触多了就知道用这个方法摆砖砌墙一平方需要多少青砖,用那个方法摆砖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石灰、黄泥自然也就有数。
至于瓦片那就跟屋脊屋架的夹角度数有关,一般住房夹角是105°,但是有些庙宇会陡峭一些,硬山顶和歇山顶也不一样,不过大体都有个范围。
裴长青给圈出来标注一下,这里用到了各种形状的面积,崔书吏一概不懂。
裴长青也不写过程,只写结果,就当自己估算的。
他顺便解释道:“崔书吏,其实也不是我自己算的,有些是我在别人的书上看的,那什么书你没看过吗?我儿子之前在谢家书肆看过不少,还借出来给我看。”
在小少爷跟前,他推给其他瓦匠、裴端等人,在外人面前自然往谢家书肆推。
反正崔书吏这些人也不会求证,只会觉得谢家好厉害。
果然裴长青这样一说,崔书吏就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多谢裴二郎指点,我确实要找两本书来读读。”他也确实没认真学过营造学,顶多就是会算术而已。
营造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他根本……不懂。
裴长青就想到他和阿宁聊过的话题。
封建王朝大家都奔着科举使劲,重文轻理,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他们想的是等中进士以后集中精力钻研,为后续当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