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他在前线,我才必须去。”江黎以掰开他的手,紫袍的衣摆扫过石阶,“十万石粮草,是他的命,也是大周的命。”
他回头望了眼相府的方向,那里的书房里,还放着陆清安送的暖玉,和他未核完的账册。“告诉陆清安,粮草三日必到。”
喻辞桉看着他决绝的背影,突然明白了——有些承诺,早已不是“等你回来”那麽简单。
三日後,岭南的十万石粮草,果然如期出现在前线。
陆清安站在城楼上,看着风尘仆仆的押送队伍,领头的却不是江黎以,而是他的亲卫。亲卫翻身下马,跪在雪地里,声音带着哭腔:“将军,相爷他……在岭南遇了山匪,为了护粮草,被箭矢射中了肩胛,如今还在昏迷中!”
陆清安的瞳孔骤然收缩,猛地转身,银枪在手中发出嗡鸣。“备马!”他嘶吼道,声音劈裂了寒风,“回长安!”
“将军不可!”副将死死拉住他,“匈奴大军就在城外,您若走了,这城……”
“城丢了可以再夺,他若没了……”陆清安的声音突然哽咽,银枪“哐当”落地,“我守这城还有什麽用?”
他想起江黎以在相府说的“我等你”,想起暖玉上的北斗星,想起狼牙在颈间的温度。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未赴的马场之约,像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
就在这时,远方传来熟悉的马蹄声。
江黎以的亲卫,单骑冲进城门,手里举着封信,信上沾着暗红的血渍。“将军!相爷的信!”
陆清安颤抖着拆开信,江黎以的字迹一如既往的工整,却在末尾晕开团血污,写着:“粮草已到,勿念。等你回来,共赴马场。”
没有提箭伤,没有说凶险,只有那句“等你回来”。
陆清安将信按在胸口,血渍透过布料,烫得他心口发疼。他猛地捡起银枪,翻身上马,声音在城楼上回荡,带着泣血的决绝:“传我将令,开城迎敌!不破匈奴,誓不还朝!”
长安的相府里,江黎以躺在病榻上,肩胛缠着厚厚的绷带。喻辞桉坐在床边,替他擦去额角的冷汗:“陆帅在前线打了大胜仗,斩了匈奴新王,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江黎以的睫毛颤了颤,没说话,只是下意识地摸了摸枕边的暖玉。玉上的北斗星,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像在说“我回来了”。
半月後,陆清安的大军抵达长安。
他没有先入宫复命,而是一身戎装,带着满身的风霜与血腥,直奔相府。
推开病房门时,江黎以正靠在床头,翻看他送来的军报。阳光落在他苍白的脸上,肩胛的绷带渗出淡淡的血痕,却在看到陆清安时,眼底瞬间漾开笑意。
“你回来了。”
陆清安走到床边,单膝跪下,额头抵着他的手背,声音沙哑得像被风沙磨过:“我回来了。”
他的头发里还沾着边关的尘土,胡茬刺破了江黎以的皮肤,带来细微的疼。江黎以的指尖,轻轻穿过他的发,感受着那份失而复得的滚烫。
暖玉在两人之间,传递着彼此的温度。
窗外的老梅树,不知何时结了花苞,在春风里微微鼓胀,像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话。
马场的约定,终究是错过了。
但有些东西,比约定更重要。
比如此刻抵着额头的温度,比如军报上未干的血迹,比如那句迟到了太久的“我回来了”。
陆清安擡起头,看着江黎以肩胛的绷带,眼底的红血丝漫了上来。他想说“疼不疼”,想说“以後别再冒险”,想说“我心悦你”,却最终只化作一句:“等你好了,我们去马场。”
江黎以笑了,指尖在他发间轻轻一按:“好。”
这一次,月光会等,春风会等,连老梅树的花苞,都会等。
那些未赴的约,未说的话,终将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随着马场的风,轻轻散开,落在彼此的心上,生根,发芽,长成永不凋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