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摊的店家是一名上了年纪、打扮干净的老妪。
她端着茶壶来到他们一家身边,先露出个温和的笑,用带着江南口音的软语道:“这是客人你们要的姜茶”
“谢谢阿婆。”
看着老妪不仅将他们要的姜茶送上,还附赠了一小碟新鲜杨梅,吴幼兰感谢的同时,见状又欲问价格。
不过老妪只是连连摆手,说是自家果树,结的太多便吃不掉了。
老妪将姜茶送上来之后,此刻茶棚里也没几个客人,店家不一会的功夫招呼完了便干脆坐在了他们一家隔壁竹椅上,纳起了鞋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针脚穿过布面的声音与雨声叠在一起,柳闻莺就听老妪嘘嘘叨叨地说道:
“你们要是往城里去,进城后记得绕开西市桥,今早涨水漫过石阶了,走那小心脚滑落水里去。”
“阿婆,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去府城的啊?”
一碗辛辣的姜汤下肚,柳闻莺身子再次暖了起来,她可记得他们一家打坐进来到现在都没说起过去府城的事情啊。
她还扫了眼下了码头之后的道路,四通八达的,也不独独一条去往府城,这才好奇的问起对方。
“去岁一场瘟疫,宁越府也是遭了不少的罪,于是今年端午的官府牵头大操大办,请了宁越最有名的傩戏班子。
到时候等傩舞一跳,祈福祛秽、百灾消退,最近可是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呢,你们……难道不是为了此事么?”
老妪说完,疑惑的眼神还在他们一家三口身上上下打量一番。
柳致远一家露出礼貌微笑,不再多言。
···
雨势渐小,天边透出点朦胧的光,放下茶钱,一家三口带着小马继续顺着官道往前走。
路边时不时的就遇见戴着竹编的凉帽的妇女,她们正在向行人兜售从河里新采的菱角。
本来手里的小篮子杨梅还没吃完,等到了他们一家来到宁越府城门口下时排队进城时,柳闻莺手里的小篮子又装了一把新鲜的菱角。
此刻,排队入城的队伍像条蜿蜒的长蛇,柳闻莺一家牵着小马立在队尾,好半天队伍往前挪了两步。
这是什么节假日旅游景区排队场景?
柳闻莺正望着城楼上的砖纹百无聊赖,眼角忽然瞥见侧门处掠过一抹石青色。
那是一行少年郎,身着同色直裾,腰束月白锦带,袖口随意挽着,有的手里还提着装着纸笔的竹篮。
众人说说笑笑地从侧门径直入了城,连守城兵士都笑着颔致意。
“他们怎的不用排队?”
柳闻莺下意识问出声,身前挎着菜篮的老妪闻言扭过头来冲着她笑了笑,说道:“你是是外乡刚来的吧?这些都是丽泽书院的学生,府城里的人可都认得他们这身石青衫。”
“何以见得是书院学生?”
柳闻莺追问。
“这石青布是书院特供的,染坊用的是浦阳江畔的蓼蓝,颜色比寻常布庄的更匀净,”老妇指着少年们的背影,“再者,书院惯例每月初都放学生出城采风,要么去江畔寻诗,要么去南山画竹,这会儿定是刚回来。”
柳闻莺心头一动,忽然想起先前他们一家的打算——
让她爹考进入丽泽书院继续深造,然后科举当官。
不过,如今看着一群风姿绰约、肆意风流的少年郎,柳闻莺忍不住扭头盯着她爹看了起来。
柳致远从瞅着自家女儿盯着自己的目光不太对劲。
【老爸(柳致远):你这是什么眼神?】
【女儿(柳闻莺):爹,你是不是有点老了?日后要是混在这群少年郎里是不是有些格格不入了?】
柳致远:???
喜欢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请大家收藏:dududu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