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9章[VIP]
赵虎庆要走了,苏春声出来送。
看着牛车一点一点地啓动,夫夫俩望着彼此,眼睛里暗流涌动,都有晦涩难言的情绪。
赵虎庆想的是,到了铺子,自己一定要先把活干起来,卖力地干,看看夜里能不能和大哥一起回来。
苏春声想的是,他要是想赵虎庆了,会去找他的。进城对他来说不是什麽难事,家里人的吃食他会提前安排,听赵虎庆说,铁匠铺子後面有小房间,师徒三人一人一间,大不了他到了城中,和赵虎庆挤在一张小铺子上睡。
牛车驶远了,苏春声也进来了。
柳云推婆婆出来晒太阳,这时才跟弟夫郎说:“放心吧,二叔这趟进城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
苏春声好奇她为什麽会这麽说。
李兰菊开口道:“因为你嫂嫂身子不舒坦,或是满秋满夏害病时,都是虎庆赶虎新回来陪着,平时要留人看铺子,也都是虎庆留在城中,你大哥都记着呢。这回定是见着就把他赶回来。”
原来是这样。
苏春声想明白就笑了,他这笑绝对没有埋怨婆婆嫂嫂隐瞒他的意思,而是感激和庆幸她们瞒了。
不瞒他能白得赵虎庆一个吻啊?他离别的情绪上来,可是缠着赵虎庆亲了好久呢,赵虎庆也万分不舍地抱着他亲。
李兰菊和柳云选择现在告诉苏春声,是想让他离别过後马上放宽心,别多想。
苏春声刚才是有点感伤,现在全没了,他过去替嫂嫂推着婆婆走一段。
李兰菊前些日子腿疼得厉害,是因为赵虎庆成亲那阵儿,强撑着,站太久了,前几天发作了出来,疼得她几乎下不了床。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每日涂药擦药,好多了,现在能拄着拐杖在东院西院走一走。
她自己能拄着拐杖或扶着墙走,就不需要再绑着柳云了,叫她去看看两个孩子,亦或是去忙些自己想做的事儿。
两个孩子天天都在这两栋瓦房里跑,午睡也是她陪的,柳云看得到的。农家生活简单,除了一日三餐,柳云也没有什麽想做或是必须要做的事儿。
吃了这麽多天弟夫郎做的菜,她觉得他手艺好,也想像满秋满夏那样,站在他身边,看他是怎麽做的,偷学上一些,便和弟夫郎约定了,傍晚的时候,叫她来帮厨。
苏春声自然一口就应下。
不过那是傍晚的事,现在才过午,还早着,苏春声想将苏老爹给的这一筐子红薯处置了。
红薯这麽小,做菜不合适,蒸着吃呢,剥皮又费劲,而且量太大了,就算天天蒸,他们也得吃到开春才能把红薯吃完。
这麽小的红薯,易受天气影响,怕是等不到开春就要干瘪或发芽了。
发出紫芽的红薯里面可是什麽滋味都没有了,既不面,也不甜,再配上这麽粗糙的皮儿,那才是真真的难以下咽。
苏春声不想糟蹋老爹的心血,这都是他去别人地里弯着腰弓着背一个个挖来的,他要妥善处置它们。
红薯吃不行,炒不行,那就晒一晒,做成红薯干。
苏春声摇着井绳儿,打上了几大桶的水,倒在木盆里,然後提了装有红薯的箩筐,哗啦啦地倒到木盆里。
泡了水的红薯现出了紫皮儿,而那些澄澈的井水一下就变得青灰,苏春声蹲下,一捧一捧地抓着红薯,来回搓洗。
洗过一遍,再用干净的冲第二遍。
冬天井水冰凉,苏春声去竈眼那儿打了热水来兑,被过路的柳云拿手试了试,嫌热水少,还是冻手,就往竈里添了柴,又给他烧了些。
做红薯干第一步是将它们洗干净,然後上锅蒸,再剥皮,最後放到晒笼上晒,晒到红薯表皮丶内里都发干,再拿回去蒸,蒸完再晒。
有的地方要三蒸三晒,是因为他们的红薯晒干之後比较硬,第三遍如果不蒸,红薯会硬得连牙齿都咬不动。这种红薯不同,这种是可以做糖包子的红薯,晒两遍,把甜味留住之後就可以吃了。
这样小的红薯,难在剥皮,农家选用的一般是大薯,先把皮削了,然後把红薯剖小,再上锅蒸。老爹挖的小薯没法先削皮,所以苏春声决定先上锅蒸,蒸完放外头通风,晾干水汽,这样会好剥些。
这无疑是一个费时间的活儿,柳云和李兰菊也来帮忙,满秋满夏自不必说,春声叔洗红薯时,他们就跃跃欲试了。
一家人下午就在堂屋中,边给红薯剥皮边闲聊。
—
赵虎庆进城就直奔铺子,他将牛车赶到铺子後头的院子里,一停下,就听到徒弟栓子用大咧咧的嗓门喊:“二师父,你怎麽来了?”
栓子尿急去茅房,回来时刚好遇上二师父。可他听大师父说,二师父这几天都不会来呀,怎麽突然出现在院子里了?
赵虎庆正要答他,前头铺子里的赵虎新听见动静,一把掀开老蓝粗布帘,手叉腰朝他走来,粗眉竖起,面露不悦地问道:“你来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