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154章[VIP]
得益于家里人时常会跟元宝说这说那,也听他说这说那,两岁时,元宝已经非常地能说会道了。
而且每天都会蹦出一些惊人之语。比如昨天家里做鸡丝面,赵虎庆一口把面条呼噜进嘴里,嚼三下,咽三下,就把他碗里的面消灭干净了,然後再停下来,慢条斯理地喝着剩下的汤。
才动了一根面条的元宝在旁边看惊了,说:“爹,你嘴这麽大,能不能把我的脑袋都吞进去?”
说着,还把自己带着虎头帽的小脑袋往前伸,想让他爹张开嘴试试。
赵虎庆嫌弃地推开元宝的脑袋,说:“爹又不是野猪,怎麽会把你的脑袋吞了?”
元宝此时此刻看他爹的神情,就跟前几日看到王鸣伯伯和朱家大爷上山猎到的那头野猪一样,真的好大好大。身子好大好大,嘴也好大好大。
今天冬十九,不是什麽特殊的日子,但离冬至不到两天,和冬至挂上鈎,就显得有点特殊。
因为冬至他们要画消寒图,而今天正是准备消寒图的好时候。
赵虎庆和元宝现在就坐在正房的书桌前,看着桌上摊着的一幅幅画。
进行创作之前,当然要把前几年的画拿出来欣赏欣赏,找找今年的灵感。赵虎庆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孺子可教,忍不住问儿子道:“爹画得好不好?”
元宝蹲在一张高高的凳子上,两只手扒拉着桌沿,努力将上身挺直。他看一眼画又看一眼爹,看完眼睛里透露着不信任,就好像在说:不能吧,这麽好看的画一定是阿爹画的,怎麽会是你画的?
人对五大三粗的铁匠都有误解,觉得他们这蒲扇大的手都是握铁锤的,不可能握画笔。画笔都还没他们半根手指粗呢,放在一起,实在不搭调。
赵虎庆从前对自己也有这样的误解。可自从娶了一个爱读书爱作画的书香夫郎後,这样的误解慢慢就被削去了。
除了第一年,那几幅消寒图是夫郎给他画的,後面几年,赵虎庆都是自己拿画笔画的梅枝,添上了梅花。
从未学过,他如何会画?
当然是夫郎在边上教的!只不过枝条的走向丶如何画梅型是夫郎教的,但落笔实打实是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见儿子不信,赵虎庆也不跟他多辩解,摊开一幅空白的画卷,用镇纸压着,然後把作画前的准备一一做好,准备用“人不可貌相”这五个字刷新一下儿子的认知。
元宝本来是真不信,觉得爹是唬他的,可看到他爹有模有样地磨起磨,拿起画笔,沾磨,落笔,他的表情就变了。
等赵虎庆在纸上画出遒劲的梅枝,画出娇艳的梅花,元宝这下不信也得信了,惊呼道:“爹,你真的会画!”
赵虎庆本来很得意,坐在凳子上的身子都要摇起来了,擡眸却看见元宝边夸自己边拿袖子擦口水,顿时就拧起眉,说:“看画就看画,咋还流口水了?我画的是梅花又不是桃子。”
这小子爱吃桃,去集上看到鲜艳脆嫩的桃子就走不动道儿。
总不能是想吃到把他画的梅花当成桃儿吧,大冬天的,他可没处给他找桃啊。
元宝嘴角淌出的口水是不自觉分泌,根本控制不住,他不是想到了梅,也不是想到了桃,而是:“阿爹在竈房煮什麽呢?好香啊!”
赵虎庆也闻到了。
今天上午家里就他们父子俩,嫂嫂上个月给他们赵家添了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哥儿,娘和大哥欢喜着呢。嫂嫂娘家的人也来了,来了好多,邀他们到家里来住,他们不肯,说他们人实在太多,你一言我一语的又吵闹,怕嫂嫂休息不好,就在城里租了个小院儿,白天来探望,晚上就回去。
现在嫂嫂出月子了,冬哥儿也长大了些,可以抱出去了,就用骡车载了,去城里和她娘家人相处几日,满秋满夏和娘也跟着去。
现在徒弟们能顶事儿了,赵虎新丶赵虎庆兄弟俩便不再死守在铁匠铺中,能多顾着家里。
今儿赵虎庆在家,就是陪元宝玩的,若有夫郎在,今日就可以过得美滋滋,偏偏夫郎早上回了趟娘家,用过午食才回来,让父子俩苦恼了一阵儿中午该吃什麽。
叫赵虎庆去折腾吃的,煮粥煮饭的可以,做菜就不行。这都是这麽多年里他夫郎惯的,夫郎每日管着竈上,管着一家几口人的吃喝,自己至多就帮他烧烧火,可不是被惯的连刀都不会拿,连鱼都不会剁了。
于是赵虎庆和儿子商量了,忍忍肚子里的饥饿,等阿爹回来了再给他们做好吃的。
元宝领略过爹的厨艺,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他也同意等阿爹回来。
两人一道儿商量的,才有了现在这一出:饭点都过了,早上吃的东西都被消磨干净了,这一大一小两个还没吃上饭呢。
也因此对各种勾人味蕾的香味十分敏感。
从竈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赵虎庆也闻到了,是浓郁的鸡汤味儿。
夫郎说了他要包馄饨,因为岳母家今日吃的就是馄饨,夫郎将他们没用完的馄饨皮带了回来,自己斩馅儿包。
煮馄饨的汤应当是昨天煮鸡丝面剩的的鸡汤,夫郎将它热了,重新加入芹菜丶小葱,故而闻起来又香又鲜。
“阿爹的饭是不是做好了?”
一同约定在房间里等的元宝不敢贸然行动,要等他爹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