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礼成
霜降吉日,天还未亮,定国公府已灯火通明。
崔泠端坐在妆台前,由姑姑替她梳妆。云霞锦嫁衣在烛火下流转着绯金色的光,衬得她眉目如画。卢思菀捧着凤冠在一旁感叹:“这冠上的东珠,怕是掏空了侯爷的库房。”
院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三叔一家终于在婚仪前赶回邺都。堂妹崔语棠趴在窗棂上惊呼:“泠姐姐比画上的仙女还好看!”
寰远侯府,百里琂正为族中几位长辈斟茶,忽听门外喧哗。崔灏带着一衆将士拦在府门前,非要新郎官连破三关才许接亲。
“第一关!”崔灏舒抱剑而立,“若能接我十招,便算过关。”
刀光剑影间,百里琂的玉冠纹丝未乱。崔灏收剑一笑:“第二关在东堂口,请。”
道路两旁早已挤满看热闹的百姓。卢思菀设下诗局,要求新郎即席赋诗一首。百里琂执笔挥毫:
“松风入酒十年春,青鸾为聘证前尘。”
满街喝彩声中,卢思菀的弟弟挤到最前排,仰头惊叹:“侯爷好厉害!”
过了东堂口诗局,迎亲队伍行至西市牌楼,只见阿满站在道路中央,手持三支雁翎箭立在弓旁,“第三关!”她扬声道,目光扫过百里琂身後的八擡喜轿,擡手将三支箭抛向百里琂:“射中那三盏红灯笼。”
衆人仰头,只见牌楼飞檐下悬着三盏竹骨灯笼,烛火在薄雾中明明灭灭。
百里琂接过箭,第一箭破空,正中左侧灯笼竹扣,灯笼应声而落,被护卫稳稳接住。
第二箭擦着右侧灯笼边缘掠过,灯罩打着旋儿跌落,竟未伤分毫。
第三箭,灯笼被风吹得摇晃不定,百里琂凝神屏息,箭矢“嗤”地一声穿透灯笼提绳,带着它钉在牌楼朱柱上。
“好!”满街雷动。阿满上前,从第三盏灯笼里掏出个红绸小包:“这才算数!”
绸包里是三枚的雕花喜果,用红绳系着。阿满将它们挂上百里琂的婚服玉带,“一果许白首,二果许康宁,”她忽然压低嗓子,眼里闪着光,“第三果是阿姐添的,许你明年带她去北境看山花。”
百里琂抚过喜果,阿满抱着匕首跳上马背,长鞭一扬:“新娘子该等急啦,走!”
喜轿穿过长街时,阿满骑着枣红马在队首开道。绯色裙裾与腰间的匕首相映成趣。卢景淮在围观人群中望见她神采飞扬的模样,不自觉地扬了唇角。
太庙东阶铺百丈红锦,礼乐声自卯时初刻便响彻云霄。崔泠搭着阿满的手步下喜轿时,百里琂在阶下迎她。
婚服上金线绣制的松纹在晨光里凛凛生辉,他向她伸出手,掌心向上——这是古礼中的“迎鸾”。
崔泠将指尖放入他掌心,击磬三响,大礼始成。
第一拜:敬天地
礼官高诵祝词声如洪钟:“日月昭昭——”
二人转身面向苍天,百里琂忽然觉袖口微沉,崔泠的小指在他掌心轻轻一勾。他侧目望去,见她垂落的珠帘後唇角微扬,恍若当年在偃松崖与他打赌时的狡黠模样。
“山河为鉴——”
太子亲自将玉螭纹佩奉于祭坛。那是定亲时时百里琂所赠,如今置于山河社稷图前,玉佩上“行止无愧”四字映着燎炉火光。
第二拜:叩高堂
崔毅紧握夫人的手,当新人躬身下拜时,这位戎马半生的定国公喉头滚动,朗声道:“同心同德。”
三叔突然从袖中掏出个纸包塞给崔泠,被三婶急急拽回。满座皆见那纸包是蜜饯包裹,太子忍俊不禁,肃穆大礼漾开暖意。
第三拜:夫妻交拜
百里琂为崔泠掀起珠帘,赤金凤冠下,她擡眼看他,眸中映着太庙千年烛火,亦映着他的身影。
“落子无悔。”他低语,广袖遮掩下将同心结扣塞入她掌心。
“山河不移。”她应声,指尖划过他掌心那道少时为护她留下的旧疤。
礼成,十二面夔牛鼓震响邺都,秋风卷着金桂飞的香气,阿满在观礼席上起身张弓,一支系红绸的雁翎箭钉在梁上,少女清亮的嗓音穿透礼乐:
“白首诺,天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