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集,而是在……很多年前军区医院内部系统的某个加密通告里?或者是一次高层会议上传达的简报附件中?具体的情境已经模糊不清,但那个名字和那张照片,却异常清晰地浮现出来——
关澜悦。
那个名字後面跟着的是简短而冰冷的讯息:间谍之花陨落……涉嫌叛逃在中环路11号线……被击毙。
他还记得,当时那则内部通报附件里附带了一张遇难者的证件照。照片是黑白的,印刷质量也很一般,但足以看清面容。
此刻,韦奚珃的呼吸骤然屏住,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那张照片上的脸——白皙的肌肤,浓密的眉毛,饱满的嘴唇,如瀑的秀发,标准的鹅蛋脸——五官轮廓,眉眼间的神韵……竟然与刚才那个在护士站前擦拭台面的女护工的脸,高度地丶惊人地重合了!
“不正是……”
他下意识地低语出声,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干涩而突兀。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从尾椎骨窜起,顺着脊椎瞬间蔓延至全身,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猛地回头,透过後车窗,望向那座在夜色中矗立的丶灯火阑珊的圣保罗医院大门。白色的建筑在沉沉的黑暗中像一个巨大的丶沉默的谜团,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她吗?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强行摁了下去。
不不不!怎麽可能!
韦奚珃用力摇了摇头,试图驱散这荒诞不经的想法。关澜悦,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官方早就确认那个人已经死了。一个已经死亡多年的人,怎麽可能出现在这里,还成了一个年轻的护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应该是巧合。世界这麽大,长得相像的人太多了。一定是自己加班太晚,头脑不清醒,才会産生这种荒谬的联想。
他转回身,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拼命说服自己,这只是疲劳导致的错觉,是记忆开的一个恶劣玩笑。
可是,记忆中那张黑白证件照上,那张平静却难掩英气的面容,和刚才灯光下女护工那张鲜活却透着一种诡异平静的脸,总是在他脑海中反复交错丶重叠,挥之不去。
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
一种难以言喻的困惑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缠绕上他的心头。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深究,只是带着这个未解的疑问,发动了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车子缓缓驶离停车场,车灯划破浓重的黑暗将医院的轮廓远远抛在身後。但那个关于“相似”的谜题,却像一粒被无意间埋下的种子,在这个寂静的深夜里,悄然落进了他的心底。
叶馨蒙回到宿舍,反手锁好门,室内重新陷入一片只属于她一人的静谧。她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先走到窗边,再次确认窗帘拉得严丝合缝,隔绝了所有外部视线。然後,她走到书桌前,打开了那台老式收音机。
旋钮转动,熟悉的电台声音流淌出来,是夜间谈话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正讨论着一个不痛不痒的社会话题。叶馨蒙调到她重点监控的那个频率,将音量调到恰好能听清细节又不至于扰民的程度。
她凝神静气,侧耳倾听了将近二十分钟。
一切正常。
只有清晰的节目音频和微弱的丶属于正常广播范围的背景底噪。那个诡异的丶带有明确脉冲节奏感的“滋滋”声,暂时并没有出现。
叶馨蒙脸上没有丝毫失望的表情,反而像是确认了什麽,轻轻关掉了收音机。猎手需要极大的耐心,信号的间歇性出现本就在预料之中。果然过了十多分钟,来了。“滋滋……”
大约0点左右,录音完毕。她开始分析已有的“猎物”痕迹。
她清理好书桌,如同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然後将所需的工具一一摆放整齐:多个笔记本和不同颜色的笔:这是她的主战场。几个崭新的硬皮笔记本,一盒包含黑丶红丶蓝丶绿在内的多种颜色水笔。一把带秒针的手表:表盘清晰,秒针移动平稳,用于精确捕捉脉冲时长。一把透明直尺:用于在纸上画出规整丶精确的时间轴。手机开啓飞行模式,仅使用本地录音功能,这是她的“辅助记忆库”。她不会依赖软件分析但需要它能忠实回放记录下的音频片段,供她反复核对。
工具准备就绪,叶馨蒙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开始了正式的破译工作。第一步,首先建立时间轴和符号系统。
她打开一个空白笔记本,用直尺和铅笔在页面顶端画下一条长长的水平线作为时间基准轴。然後,以厘米为单位,每隔一厘米做一个精细的标记,代表5秒的时间间隔。这样,整页纸可以记录下相当长一段信号的时间流。接着在这个笔记本的扉页,清晰地定义了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这是破译的“密码本”。
脉冲时长:短脉冲(凭听觉和经验判断,持续时间约在0。1至0。3秒之间):在时间轴对应位置,用一个清晰的点(·)或短竖线(|)表示。她决定主要使用长脉冲(持续时间约0。5至0。9秒):用一道横线(—)表示。由于暂时未发现中间时长的脉冲,故只定义这两种基本单位。)
关于频率音高变化,使用黑色笔记录脉冲符号。显着低音(沉闷的“嗡嗡”感),在该脉冲符号上方或下方,用蓝色笔轻轻标注一个(低)或简单画个向下的箭头↓。显着高音(尖锐的“嘶嘶”感):用红色笔标注(高)或向上箭头↑。(其他音高无显着变化或难以判断时,则不特别标注。)
静默间隔即脉冲之间的停顿。她用空格自然表示。并在空白处用铅笔小字注明该次静默的大致时长(如“间隔约2秒”)
第二步:转录与分析已有记录。
她拿出上次记录的那些零散的丶写在便签纸上的原始符号。现在,她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系统化地转录到时间轴笔记本上。她打开手机的录音回放功能,戴上耳机,将播放速度调到慢速(如0。5倍速),以便更精确地分辨每个脉冲的起止。
操作开始,定位起点即找到录音中信号首次出现的时间点,在时间轴的对应位置做一个标记(T=0)逐秒聆听与标记:从T=0开始,以5秒为一个观察单元,按下秒表计时。耳机里传来:“滋——”(这个声音持续了约0。7秒)。
她立刻在时间轴对应位置画下一道横线(—)。同时,她回忆并核对笔记,这个长脉冲的音调似乎偏低?她回放这一小段,确认感知无误,于是在横线下方用蓝色笔标注了一个小小的↓。